公共营养师考试资料——名词解释(二)(中国营养企业网的产业涵义)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公共营养师考试资料——名词解释(二)
网上有关“公共营养师考试资料——名词解释(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营养企业网的产业涵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1.动脂:脂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其储量容易受进食情况好坏影响,因此称为动脂。
22.定脂:磷脂类和固醇类称为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其储量不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故称定脂。
23.LDL:即低密度脂蛋白,是利用超速离心技术能分离出的一种血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等。
24.食物热效应(TEF):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人体的代谢因进食而引起额外的能量消耗,即用于营养素消化、吸收需要的能量。
25.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在消化道中很快被吸收,在体内排泄率高,不在体内蓄积,缺乏症状出现快。
26.混溶钙池: 正常的情况下成人体内含钙约为1200克,其中约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维持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和支架,另外约1%的钙常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发挥重要的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统称为混溶钙池。
27.Menke综合征: 亦称Menke卷发综合征或Menke钢丝样发综合症,是另一种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它以X链急性遗传。
28. INQ:营养质量指数,是评价食品(菜点)中某种营养素与热能含量对人体供给量的比例,这个相对关系分别称为该食品(菜点)的某种营养素密度和热能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INQ=某营养素密度÷热能密度 = 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 所产生的热能÷热能供给量标准
29.功能铁:是参与O2 、CO2 运转、交换和组织呼吸、传递电子,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铁,占总铁量的5%左右,是不能被立即动用的贮存铁。
30.Bitot’s spots:毕特氏斑(Bitot's spots)是因为同时缺乏维生素A和蛋白质产生的眼疾,如果每天补充50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和奶蛋白,则疗效甚佳。
3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32. 要素膳:是根据人体需要量或推荐供给量为依据,采用氨基酸或水解蛋白,炭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等配置而成的一种完全肠内营养制剂。要素膳可供口服或管饲,在许多疾病的临床中使用,不需要消化或稍经消化即可吸收,使人体得到必须的各种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33.酪胺反应: 当精神抑郁病人服用奋乃静、闷可乐、苯环丙胺等抗抑郁药物后,如果病人又吃奶酪等食物或者饮酒,这时往往会出现急速性高血压、面色潮红、脑血管意外等危险症状,也即酪胺反应。
34. 多酚:即多酚类化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中有若干个酚性羟基的植物成分的总称,包括苯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不少制品已列入天然抗氧化剂范畴,是优良的氢或电子的给予体,对能产生过氧化作用而导致结构和功能损伤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等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35.GTF:即葡萄糖耐量因子。“葡萄糖耐量”是指在喂入或注射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后,身体的细胞从血液中转移葡萄糖使其含量回到正常血糖水平的速度。“葡萄糖耐量因子”则指具有降低人体血糖含量的能力的含铬物质。
36.膳食调查:了解调查期间被调查者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照膳食营养供给量评定其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37.营养监测:就是对社会人群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以便作出改善居民营养的决定。
38.营养咨询:是指对健康人、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饮食调查、能量消耗调查、营养缺乏症的调查以及试验室的检查等,并作出营养状况评价,然后提供营养咨询意见。
39.*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色、赖、苯丙、蛋,苏、缬、亮、异亮,组氨酸。
40.*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
中国营养企业网的产业涵义第二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既是衡量所摄入的营养素是否适宜的尺度,又是帮助个体和人群制订膳食计划的工具.
第一节 概述
一.外国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美国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发展
美国国家研究院(NRC)于1943年发布了第一个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营养委员会组织领导下,对RDAs进行了多次修订,直到1989年发表第10版.RDAs已成为不同时期美国人营养素供给领域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对许多国家制订RDAs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欧洲国家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发展
1.平均需要量(EAR),表示一个人群的平均需要量;
2.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表示摄入量在此水平以上几乎可以肯定是适宜的.
3.低营养素参考摄入量(LRNI).
(三)亚洲国家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发展
二.中国“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中国“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的发展
1937年由候祥川主要负责制订《中国民众最低限度之营养要素》。1941年郑集发表了《中国民众最低限度营养需要之管见》。1952年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编著出版的《食物成分表》中“营养素需要量表(每天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纳入钙、铁和5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维生素C)需要量。
1962年,中国生理科学会生物化学、营养学学术讨论会对1955年制订的RDA作了进一步修订,直到1988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对RDAs作了最近一次修订,定名为“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二)制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避免在使用时与原RDA混淆,决定不再使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而用“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s”来表达推荐的每日营养素摄入量。
制订DRIs的基本根据是关于营养素的生理、营养和毒性等反方面的科学研究结果。在制订中国居民的DRIs时强调使用国内资料。如果我国有相关的研究资料则重点依据国内资料制订,并参考国际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没有国内资料时,则有选择的参考国际资料,多数营养素都重点参考了美国最近几年的有关出版物。
2000年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第二节 需要量与摄入量
一、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的危险性
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该营养素缺乏症的危险;当通过膳食、补充剂或药物等长期大量摄入某种营养素时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二、营养素需要量的定义和概念
营养素需要量是机体为了维持“适宜的营养状况”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天“获得的”该营养素的最低量。“适宜的营养状况”是指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况并且能够维持这种状态。“获得的”营养素的量可能是指摄入的营养素量也可能是指机体吸收的营养素量。群体的需要量是通过个体的需要量研究得到的,在任何一个人群内各体需要量都是处于一种分布状态。
人群的能量推荐摄入量等于该人群的能量平均需要量,而不是象其他营养素那样等于平均需要量加两倍标准差。
能量推荐摄入量等于该人群的能量平均需要量;而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是能满足第95百分位的需要,或97%-98%的个体需要的水平。
第三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定义和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是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四项内容:
1.平均需要量(EAR)
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计算得到的。EAR是能够需要满足群体中50%的成员的,不能满足另外50%的成员的需要水平。EAR是制订RNI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
RNI相当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量的摄入。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EAR+2SD。这样RNI=1.2*EAR。
3.适宜摄入量(AI)
AI不是通过研究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求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健康人群摄入量的观察或实验获得的。
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资料不足,没有办法计算出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RNI。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能够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与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有时可能明显的高于RNI。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可耐受”的含义是指这一摄入水平一般是可以耐受的,对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大概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当摄入量超过UL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UL是日常摄入量的高限,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二.制订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依据
制订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依据可能涉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人体代谢研究资料,人群观测研究资料和临床研究资料等。这些不同来源的资料各有其优缺点,使用时要考虑其各自的特点 。
第四节 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膳食
一、应用DRIs评价个体摄入量
1、用平均需要量(EAR)评价个体摄入量
理论上一个人摄入某营养素不足的几率可以用日常摄入量及该营养素的平均需要量和标准差计算。
实际上我们只能评估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摄入量是高于还是低于相应人群的平均需要量进行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观测到的摄入量低于EAR可以认为必须提高,因为摄入不足的几率高达50%;通过很多天的观测,摄入量达到或超过RNI时,或虽系少数几天的结果远高于RNI时可以认为摄入量是充足的。
摄入量在EAR和RNI之间者要确定摄入量是否适宜相当困难,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应当进行改善。
2、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评价个体摄入量
比较短时间内将观测到的摄入量和UL进行比较,推断该个体的日常摄入量是否过高,以至可能危及健康。
对于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B1和叶酸摄入量可以只计算通过补充、强化和药物途径的摄入,而另外一些营养素A如维生素等,则应把食物来源也包括在内。
UL是一个对一个般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大概不会危害健康的摄入量上限。如果日常摄入量超过了UL就有可能对某些个体造成危害。有些营养素过量摄入的后果比较严重,有的后果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个人的真正需要量和日常需要量只能是一个估算结果,因此对个体膳食适宜性评价结果是不精确的。
二、应用RDAs评价群体摄入量
评价群体营养素摄入量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群中多大比例的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底于其需要量?二是有多大比例的人日常摄入量很高,可能面临健康风险?
要正确评价人群的营养素摄入量,需要获得准确的膳食资料、选择适当的参考值、调整个体摄入量变异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用EAR评价群体营养素摄入量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群体摄入量是否适宜有两种方法,即“概率法”和“平均需要量切点法”。
1.概率法 实际上有了人群需要量的分布资料以后,对每一摄入水平都可以计算出一个摄入不足危险度,在加权平均求得人群的摄入不足的概率。
2.切点法 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营养素的摄入量和需要量之间没有相关;群体需要量的分布可以认为呈正态分布;摄入量的变异要大于需要量的变异。EAR切点法不要求计算每一摄入水平的摄入不足危险度,只需简单得计数在观测人群中有多少个体的日常摄入量底于EAR。这些个体在人群中的比例就等于该人群摄入不足个体的比例。
3. 对摄入量的分布资料的调整 用任何方法来评估群体中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概率,日常摄入量的分布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为获得此资料必须对观测到的摄入量进行调整以排除个体摄入量的日间差异(个体内差异)。经过调整后的日常摄入量的分布应当能够更好的反映个体间的差异。要对摄入量的分布进行调整至少要观测一个有代表性的亚人群,其中每一个体至少有连续三天的膳食资料或者至少有两个独立的日膳食资料。
(二)、用适宜摄入量(AI)评估群体摄入量
当人群的平均的摄入量或中位摄入量等于或大于该人群的营养素AI时,可以认为人群中发生摄入不足的几率很低。当人群的平均的摄入量或中位摄入量在AI以下时,则不可能判断群体摄入不足的程度。营养素的AI和EAR之间没有肯定的关系,所以不要试图从AI来推测EAR。
(三)、用UL评估群体摄入量
UL用于评估摄入营养素过量而危害健康的风险。根据日常摄入量超过UL者所占的比例,日常摄入量超过UL的这一部分人可能面临健康风险。
在人群中要根据日常摄入量大于UL的资料来定量的评估健康风险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推导UL时使用了不确定系数。当前只能把UL作为安全摄入量的切点来使用。
必须取得更多、更准确的人体研究资料之后,才有可能比较有把握地预测摄入量超过UL所带来的危害程度。
三、减少应用DRIs进行膳食评估的潜在差误
1.不宜用平均摄入量来评估人群摄入水平
2.不宜用RNI来评估人群摄入不足的流行
3.不宜用食物频数问卷评价人群摄入量
4.要特别注意能量与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不同
第五节 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计划膳食
计划膳食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获得营养充足而又不过量的饮食。计划膳食工作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可以是简单的为个体计划事物采购和餐饮配制。
可以为群体编排食谱和计划食物采购。
可以是更大规模的计划,如一个部门制订地区性营养改善计划或食物援助项目等。
一、 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个体计划膳食的步骤
(一)设定营养素摄入目标
设定适宜的营养素摄入目标要考虑已经建立了DRIs的所有营养素。应当使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都在安全摄入范围之内,即都能达到各自的RNI或AI,而又不超过它们的UL。
(二)、制订膳食计划
计划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制订事物消费计划,然后再根据事物营养成分数据复查计划的膳食是否满足了RNI和AI而又不超过它们的UL水平。
如果有本地的食物成分表,最好根据当地的食物营养成分来验证计划的膳食能否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素。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需要用强化食品甚至用一些营养补充剂来保证特定营养素的供给。
二、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均匀性群体计划膳食的步骤
计划群体膳食需要分步进行,即确定营养目标、计划怎样达到这些目标及评估这些目标是否都达到了。
为均匀性群体计划膳食
1.确定计划目标
2.设置“靶日常营养素摄入量分布”
3.编制“靶日常营养素摄入量分布”食谱
4.评估计划膳食的结果
给你个网址
(一)营养产业的基本概念
营养产业的概念伴随营养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根据国际有关文献,结合国内营养产业发展状况和特点,我国营养产业可以定义为:营养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跨入新阶段后,为适应消费者全面营养、平衡营养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进行营养技术开发、营养产品加工制造、营养资源开发利用和营养咨询认证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兴产业。
(二)营养企业的构成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国际上对营养产业构成的认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大的轮廓已初步成型。根据美国最具权威的《营养商务杂志》(NBJ)每年发布的《全球营养产业报告》分类,营养产业由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天然与有机食品和天然个人护理用品四部分组成。上述构成划分侧重于营养产品的加工生产和基本用途,产品独立、界限清楚,但是涵盖范围过于宽泛,而对产业的一些部分又有所疏漏。根据营养产业的定义以及我国国情,我国营养企业构成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参见图1):
1、营养技术开发
包括与营养产品制造相关的生物技术、化工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活动等。营养技术应用于营养产品的开发、制造、储运和价值提高,目前已初步形成有别于其它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的体系。作为营养产业链最前端环节,营养技术开发是整个营养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推进动力,也是营养产品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2、营养产品生产
这是营养产业的主体,主要包括:
(1)营养素制造业,包括化学合成与生物提取;
(2)营养补充剂制造业;
(3)营养强化食品加工业;
(4)富营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利用生物、基因、土壤技术进行营养强化的种养业,奶类及其制品加工业,大豆及其制品加工业,天然/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天然个人护理用品制造业。营养产品生产是营养产业的主体部分和主要支撑。
(5)皮肤营养产品
3、营养产品专用设备制造。
主要包括用于营养产品加工生产、试验检测专用设备的制造。营养产品设备制造是营养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营养技术开发的重要方面。
4、营养资源开发利用。
主要包括对已有普通食品或尚未被列为食品的食品加工剩余物通过营养技术进行加工提取,使之成为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产品,具有资源定向深度加工的性质。如豆粕提取蛋白质等。
5、营养教育咨询服务。
主要包括营养教育(如营养学专业、营养师培训)、营养咨询(如营养知识传播、社区营养咨询、家庭营养讲座)、营养企业和营养产品的认证等。营养教育咨询服务是营养产业的重要补充。
(三)营养产业特征
营养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新兴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衍生性。
营养产业是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分化、衍生出来的新产业,是这些行业升级换代的高级化形态。如营养强化食品加工业是从食品和医药行业衍生、结合、渗透形成的,是传统食品业和传统医药业的升级换代,既不属于传统的食品业,也不属于传统的医药业。同时,新产业的衍生具有传递、放大效应。营养产业的分化衍生必然会带动、催生一系列关联、配套的新产业的生成。如为满足营养产品的生产特定要求而制造的专用的、系列化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仪表、包装设备以及专门的咨询、认证服务等,形成新的专业化产业链条。
2、融合性。
营养产业(产品)具有改善营养状况的特有功能,同时又涉及到农业、食品、医药、保健品、轻工、教育、咨询等传统行业,是由这些行业中具有营养改善功能部分融合、改造、创新而成的新兴产业。正是这种融合性使营养产业与其它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度。
3、动态性。
国际经验和我国的情况证明,营养产业在适应人们消费需求和营养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产生并迅速发展。营养需求随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地域特点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使得营养产业的范围和构成带有必然的动态特征。因此,一成不变地沿用或照搬国外产业分类办法,难以准确反映我国营养产业的特点,也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动态变化的客观要求。营养产业的内容和特点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有所不同。
4、高技术。
营养产品开发和生产大量采用高技术手段,如生物技术、生化技术等。与此同时,通过对传统行业技术手段的提升和融合,将实现传统技术或单一技术无法实现的新功能和优异特性,是原有传统技术的飞跃。因此,相当部分营养产品的技术研发都具有跨领域技术综合集成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技术含量。
5、高附加值。
作为新兴产业,营养产业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要保持相当高的投入强度。同时,由于营养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迂回,工艺流程复杂,要求生产的各关联、配套环节也要加大研发投入。此外,营养产品在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也要求建立相应的专用设施。因此,营养产品所具有的较高的技术含量、高加工度和独特的功能,以及较高的需求弹性特征,就决定了它能够拥有比传统产品更高的附加价值。(营养产业涵义据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
关于“公共营养师考试资料——名词解释(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营养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