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觅慈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觅慈心理咨询

网上有关“觅慈心理咨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而且佛教不是神学,是无神论,佛教否定宇宙是所谓神的创造。佛教与社会本来没有干扰,您所看见的现象只不过个别人所导致的。人间佛教的思想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佛教不是像***那样是强行攻进中国的,是中国的皇帝以及百姓所接受的。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而您不要太怕。大不了不做坏事,多做好事呗。佛教也是为了大家好啊!佛经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思想,比如一切众生,无论贫富、无论地位都是平等的。

佛是真平等者

我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社会背景来观察: 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等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 请诸君好好地想一想,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贱低下的阶级要求‘提高’和显贵高上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像释迦牟尼一样,自己愿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与平民、奴隶平等的。由于他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为而为的作风,所以我说他是真平等者。 同时佛教又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的境地。 我想‘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的意思,一定还有些同学们不太清楚,这儿我应该简单地叙述一下: (一)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 ‘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 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 最后我要加以说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现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把平等的观念,不局限于万物之灵的人,佛教反对除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是被创造来给人饱享口腹的论调。一切动物临死的悲鸣哀号,真是惨不忍睹,恸不忍闻,连孟子都要慨言:‘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佛教更进一步地肯定这些被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动物,无不具有佛性——一种来日可以成佛的潜能,纵使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上却是平等的。(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来教育他、感化他。) 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只不过是没有佛教说的如此透彻罢了。

佛不是独一无二的 人人皆可成佛

在前面第三点里,已经提到过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 ‘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当然也有众生。) 这一点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认他们‘独一无二’的神,而尽力地攻讦、否定他教的神为‘假神’。 同时在他们的教义下,人类无论如何地努力奋斗,永远不能与神并驾齐驱,同处于平等的境地(永远是主仆关系)。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过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佛教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

依照某些宗教的说法,宇宙万物是由万能的主所创造的,他们的证据是旧约中的‘创世纪’。 其实稍为懂点思想的人,马上就可以会意‘神’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人类凭著自己的观念和形像造神。而人类创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释‘宇宙人生的起源’,佛家称它做‘第一因’。但‘神’本身从何而来?外教徒不但不肯去追究,而且十分肯定地说:‘神是万能的,他是自然存在的。’ 亲爱的朋友呀!如果神能够‘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他不用被别人创造,就可以自己存在,那么‘神创造宇宙人生’的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存在了。) 这里我们列下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不十分恰当,但多少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 假设宇宙人生的起源为X。 求X=? 外教徒的解答是这样的,他们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设,直接就写了答案: X=神 然而神是从那儿来的呢?请看下列的式子: X=神=Y 稍有数学观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个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照样没有得到解答。 佛教根本否定‘神创造万物’的假设,根本就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开始’。所谓一件事的‘开始’祗是前一件事的‘结束’而已。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中,一件事物的消逝就构成另一件事物生起的条件。 张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什么是佛法?’书中,对这个问题曾经做过如下的解说: ‘“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所产生的),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 比如说我们去看第三场的‘乱世佳人’**,从七点‘开始’演,到十点一结束’,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第三场**的‘开始’,其实就是第二场的‘结束’,而第三场的‘结束’,不就是第四场的‘开始’吗? 所以说‘开始’这个概念,只是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义;对整个错综复杂、因果相续的宇宙而言,就没有意义了。时间是流动不息的,谁能从中找出停止不动、所谓‘现在’的一点来?然后说这一点就是‘开始’呢? 其实佛教对于讨论这一类对人生没有利益的问题,(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并不感兴趣,因为宇宙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人们殚精竭虑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将是枉然的,徒劳无功的。当你千辛万苦寻求到‘第一因’时,你势必发觉在它之前还有一个‘因’。如此循环不息,周而复始,你永远寻求不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第一因’来。 同时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如果你还是要钻牛角尖,那么当你还没有追求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时,你可能已经死了。 在佛经里,有一段极精彩的比喻: ‘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箭拔出来,我要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婆罗门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他的姓名与氏族是什么?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棕还是金**?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那一型的箭?笛羽是那种毛制的,笛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如此;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 所以佛教不浪费篇幅和时间,苦苦去追究‘宇宙的第一因’的问题。因为追求也是无用的,同时也是对人生无益的,这些跟人们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无关,不能使人从而得到宁静、解脱的快乐。 话题稍为扯远了,现在我们再谈佛教反对宇宙万物是由神所创造的,而认为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 比如我们眼前的一座山,它是土石之积;湖泊是凹地积水而成;再看教室的桌椅,则是木匠用木头做成的。 如果把土石散开则不复成‘山’;把湖泊的水抽干则成凹地,那来‘湖泊’的影子?再把木板一片片地拆散,请问‘桌椅’在那里? 这些有形体可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简称它们叫‘色’,因为它们只是‘因缘暂时的聚合’而已,并不是真实不变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空’的——没有永存不变的实体。 这就是佛经上‘色即是空’的简单道理。 然而,佛教说‘色即是空’,这‘空’字并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一种含著「妙有’的‘真空’。 这句话怎么个说法呢?我且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眼前有一杯水,把水加热后就变成水蒸气了,再也看不见水的影子。但这并不是说水真的就消失成‘空’,当水蒸气遇冷的时候,又会还原成‘水’了。 再者懂得化学的人,都知道水是氢氧的化合物,换句话说‘水’不过是氢和氧暂时的化合的‘物’而已。水经过电解以后,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了。依此类推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因缘暂时聚合生成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因缘合则生,因缘散则灭,那里有创造万物的‘神’?那有被创造的‘万物’呀?

佛法是入世的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并不是脱离、逃避世间,而是改造这个世间,重建这个世界。) 佛经上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就是说明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厌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世界上的人类,而‘独善其身’地修成正果。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从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因为一直是在这个世间进行的呀! 而佛经上虽然有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等净土,劝人念佛往生彼国,但稍为了解佛法真谛的人都知道,这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佛教最后的目的是在于‘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地狱为极乐世界。’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并不是要人人逃避这个世界而躲到西方净土去享福。

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 而佛教认为一切宗教,祗有教义深浅的区分,很少有好坏邪正的差别的。任何一种能够存在世上千年以上的宗教,一定对世道人心有著或多或少的裨益的,否则这个宗教早就被人类的‘智慧’所唾弃,以及被时间的浪涛所冲失了。 问题只是在于某些宗教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少数的快乐;而有些宗教则能予人以永恒的、多数的幸福。而佛教正是属于少数的后者之一的。 在佛法传世的近二千五百年之中,佛教一直与其他的宗教和平共处,历史上为了传教而与其他宗教发生流血冲突的事,佛教从来没有过。 这里我要请朋友们看印度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纪),遵照释迦牟尼的宽大慈悲,兼容并蓄的遗教,有一段至今原文尚存,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诰文:‘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 ‘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谛听即留心听。) 从这一段文字看来,这种宽容和诚意,正是佛教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真理’在佛教看来是没有国界的,它不须任何宗教的‘商标’。它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或属于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佛所说的真理,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因为佛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而已,就像牛顿所发现的‘地心吸引力’,并不是牛顿专有的一样。 因此佛教认为一切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的都是‘佛法’。 ‘你要爱你的仇敌。’虽然出自于圣经,但佛教毫无疑问地承认它是具有美德的真理。(与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相同。) 佛法像浩瀚的江海,它能容纳地球上的一切大小河川。所以佛经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啊!

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

在其他宗教里,教主所说的话就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就是不容怀疑的‘真理’。谁要是不服从或稍微表示怀疑,那么必遭天谴神罚。 在外教的经典里明白地记载著:人类的始祖因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而永远地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他们的子孙——也就是千千万万的人类,包括以前、现在和未来的,也因此而莫明其妙地跟著受苦了。 依外教的解释,这叫做‘原罪’的遗传。不过;我只听说过某些疾病会遗传,没有听说过‘罪’也会遗传的。除了古代专制野蛮时代,一人犯罪,全族会遭受诛连,以致被斩尽杀绝而外;现在任何一个进步的文明国家,父亲犯罪,父亲坐牢,跟妻子儿女扯不上半点关系的。 而佛教就是这样主张:佛教认为一人做事,一人承当,父亲杀人,儿子是下不了地狱的。(儿子也不能代替父亲受罪。) 我有一个要好知己,他本来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以前我们常为了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被‘驱逐出境’的故事,辩得面红耳赤。 以下是我们当时的谈话: ‘亚当他们为什么会被赶出乐园的?’我问。 ‘因为夏娃不听神的话,受了毒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果,他违抗了神的命令。’ ‘请问神是全知全能的吗?’ ‘是的,它是全知全能的。’ ‘请问全知全能的神事先晓得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诱吗?’ ‘不知道的,因为神要试验亚当、夏娃是否听他的话。’ ‘既然神事先不知道,那么他还能被称作全知全能吗?’ ‘咦?喔,错了,上帝事先当然是知道夏哇会受不了引诱的。因为他是全知全能的主呀!我真该死,刚才我冒渎了神,说他事先不知道。’我的朋友见风转舵,可是他没想到另一边也是死巷呀! ‘好,全知全能的主既然事先明明知道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诱,却还要让毒蛇来引诱她,而不加以制止,事后还要惩罚他们。这不是存心不良,故意纳人于罪吗?’ ‘咦?’我的朋友终于为之语塞。 亚当和夏娃就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被赶了出来的。我们也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跟著受苦了。 不管如何,神的话总是对的,违抗神的话,后果就是这样悲惨。但是神自己却不自我反省,他自己的‘话’是否合理?是否自相矛盾?是否太武断?太专制? 除此以外,在各种宗教经典中,时常记载神因人的不听话而震怒的故事,处罚的方式包括用惨绝人寰的洪水来淹没人类;用瘟疫来杀害人类。 在佛教经典里,绝对找不到佛会发怒的记载,更不会有这种残酷、无情的处罚方式。在佛四十九年的教化中,弟子们所看到他们的导师,总是和颜悦色,慈悲安祥的,他对好人如此,对坏人也是如此。 佛对自己所说的道理,绝不强迫弟子们接受,他鼓励他们怀疑发问。一直到他八十岁在婆罗双树间即将临终时,仍然谆谆地教诲,一再地垂询弟子们还有没有疑问。 佛说:‘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 佛也在最后的遗教时说:‘我没有想过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从不压迫别人,也不会要人来服从我。’这是多么慈祥,多么感人的遗教啊! 佛教这种准许以及鼓励教徒对教主本身所说的道理,自由怀疑发问,进而深入探讨的精神,我想是举世无双的吧? 朋友们,真理是不容许强迫别人接受的,勉强人去接受他所不了解的,或他所不喜爱的,那是政治而不是宗教。真理只有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反复地思辨,才能更加地显出它的精神和价值。 而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教的教主与经典是允许被怀疑、讨论和追究的。 欢迎有研究精神,有独立自主人格,有智慧聪明的同学们来研究佛法,佛教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你好,也许我的经历可以给你些参考。

我现在已经三十岁了,考大学的时候,我考了一个不入流的医学大专,那个时候,就开始接触心理学,感觉非常喜欢。隐隐约约想把心理学专业当做今后工作的中心。(那个时候还没有心理咨询师这一说)。为此,还给我爸爸认识的一个叔叔(从事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写信。当时写的什么都忘了,只是后来,那个叔叔寄来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可是,我也像你一样,很迷茫,不知道心理学今后发展到底怎么样。而且更主要的是只要我乖乖的把这个学上完,我家里人就会帮我找到舒适的工作。之后,工作结婚生子,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可是我总觉得有什么事还未了,心里像缺了什么似的。就在我工作的第四年,我考了成人本科,本是想考本专业的,可是竟信息填错了,填的是心理学。也许是潜意识里不想放弃这个专业,当时,我父母,我爱人,都不赞成我上这个学,可我最后竟完成了这个学业。我是挺着大肚子照的毕业照的。之后又陷入了是从事本职工作,还是从事心理咨询师,若是从事心理咨询师,是先考研,还是先考证,这些矛盾中。直到今年,我看到两本书,一个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另一个是《一问一世界》。这两本书讲得都是做真实的自己。我问我自己,真的很喜欢心理咨询的工作吗,回答是肯定的。那还等什么呢?最后,我终于决定考心理咨询师证。一个人能遇见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很难得,有的人一辈子寻觅都未找到。我们有幸寻觅到,就不要放手,困难是有的,但那只是考验决心的工具。

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童年是一切的起源,因此童年阴影会给人带来一生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你的面前,是一本古朴而怀旧的相册,当你轻轻翻开它时,映入眼帘的第一张照片是你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正美美地睡着。翻开下一张照片是你在爬来爬去的场景。那么,接下来的第三张你认为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照片呢?

 A. 你坐在床上,被很多绒毛玩具包围着

 B. 你在浴缸里快乐地洗澡、玩耍

 C. 坐着儿童学步椅,正在吃饭的你

 D. 母亲拉着你的手,你正在蹒跚地学走路

 测试答案:

 选择A的人

 生活在框框中物质匮乏的童年

 幸福度40%

 在你的梦里经常会有紧张和焦虑的感觉吗?你的父母认为孩子能够独立是未来生活的重要基础,所以你是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你的物质要求总是给予一半甚至是少于一半的满足。

 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锻炼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培养你的同情心。童年里陪伴你的玩具少而精,至今你还留着一些令你怀旧的童年物品吧。

 如果用?慈威?这个词来形容你对父母的印象,可能最恰当不过了。

 也许是因为工作过于繁忙,有多少交流是在和颜悦色下进行的呢?于是从童年开始你就学会了克制自己,不随便表达情感,过于严肃而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也许那背后隐藏的是你复杂的情感?包括尴尬、自我憎恶,曾经的自豪和被压抑的野心。

 你够优秀,也够执著和完美,这种过于按部就班严谨的童年,带给你的是成年之后的过度谨慎和小心翼翼。

 任何一种出轨的行为和思维绝对不会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即使是偶尔的放纵也会让自己自责不已!你实在太希望父母和周围人对你满意了。

 建议:不要再带着童年的框框?行走江湖?了,它已经让你身心疲惫。

 少一些将自己的情绪隐藏于心里或不肯承认内心的情绪;多一些无伤大雅的'?出格?行为,自然的你,不在意别人的你同样魅力十足!

 选择B的人

 快乐天使的为所欲为

 幸福度90%

 你的童年是绝对快乐的!自由而率真的天性一直保留到现在,父母给予你的空间是极为宽松,你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想法生活。

 所以你喜欢令人愉快的事情,喜欢空想,兴趣和爱好十分广泛,好奇心强。

 寻求娱乐、饮食上的满足,有强烈占有欲,只要是你需要的,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你像一个?为所欲为 ?的快乐天使。

 善意的恶作剧、顽皮的扮相、出格的打扮,做我所做无怨无悔!儿童时从不在意自我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至今仍习惯使用感叹句,?哇!?嗨!?...

 你对自己的满意度是相当高的。相信肯定自我,认为自己的理智使你足以冷静地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穿梭,所以蹩脚地耍性子、装模作样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绝不是你的性格。

 但是,你的内心极度敏感,过高的自尊,难以容纳他人对你提出的忠告和建议,尤其是来自那些与你一样充满自信的人或比你年幼的人,即使私下里你认为是对的,也绝不承认可以接受对方的想法。

 接受旁边人的指导、建议、观点对于你来说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尊的伤害。所以期待你改变某一种观念真的很难呀!

 你不缺乏认同感、安全感,只是少了些留给自己和他人相融的心理空间,那么你带给合作过的人的印象往往是乖僻、别扭又有点拽。

 建议:漫长的岁月中还有很多机会需要你的合作,请尽快结束只为自己而执着的心理状态,把时间放长,把空间放宽,让周围更多的理念和创意融进你的心灵。

 时间流逝后,你更有机会和资本充分展开、仔细打量从容的人生。

 选择C的人

 在过度呵护爱的世界中的你被代替成长

 幸福度70%

 你的童年充分享受了父母的呵护,他们给你的爱也可以说是一种过度的保护。任何事情父母都不离手,怕你冒险出意外,从不让你去尝试、突破。至今他们还担心你一个人是否能独立生活。

 在外人的眼里你善解人意,从不故意找茬、装模作样地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建议和劝告耐心倾听接纳,很少表达反对意见,顺从而体贴周围的人。

 虽然看起来简单而质朴的外在性格使你拥有不少朋友,但是你刻意制造的交往距离,往往使双方很难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自己却经常叹息一声:知音难觅。

 其实,真实的自我只有在回到了安全的家庭氛围中才会从面具后面走出来。

 面对亲密的家人,闹性子、毫无顾忌地发脾气,故意做和父母期待相反的事情,低忍、高焦虑的你经常让亲人感到很别扭,却又无可奈何。这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在与过度保护你的父母逆反、抗议!

 童年成长被代替的你,一直渴望有所突破,所以在家里你不愿意做不受人信赖的、一直没有信心的人,你要去证明自己,战胜、超越所有的人。

 不停地转换角色,徘徊于外面表现得温柔质朴、回到家中蹩脚地发泄自己情绪之间,拥有如此厚重的双重面具,有没有感到身心疲惫呢?

 建议:童年的成长经历可能一直让你寻求超越自我的途径,之后会感到有一些缺点和内心情绪需要掩饰。

 但是,只有保持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会让自己身心平衡地与外界接触,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需要寻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当你学会在家庭中享受温暖时,才可以表达自己的一切坦诚和信任。

 选择D的人

 傲慢寡言面具背后的质朴

 幸福度20%

 你的童年是在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度过的,曾经有多少次渴望倾诉、寻求爱抚都因不能与父母沟通而半途而废,你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不能有人读得懂。

 如果不是你的家长对你过于严厉苛刻,就是你根本过早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或者是在其他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童年中你就学会了看着长辈的眼色行事,时而渴望张扬个性,时而却困难于摆脱自卑情绪而沉默寡言。

 矛盾和冲突是你内心最重要的词汇,掩饰、修饰、装饰是用来整合你的一切言行,这样看来你才能让你那严厉的父母感到满意,引起他们的注意。

 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确定感、不自信,使你经常不愿自己的言行影响到他人对你的看法。

 所以,与其故意装模作样地引起他人的注意、给人造成某些不必要的麻烦,你更愿意习惯性地顺从长辈、上司,希望自已所做的一切能让周围人满意,并被他们所接纳。

 在表面上,你用傲慢自负的言行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私下里却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处处替他人着想,并经常为一些后悔的念头所束缚。也许你认为这样,会让所有的一切顺利而和谐,可是当缺少用慎重的目光审视外来信息时,小心陷入被人利用的陷阱中啊!

 建议:给自己一次机会,信任自己的决策和选择;给自己一点信心,从矛盾心结中走出来;再给心灵一些力量,人际交往中不一定使每个人都满意,只要你充满诚意就可以了!

 延伸阅读:

 童年的阴影,一生的噩梦

 她回来了。这是咨询师意料之中的事情。去年她第一次来到咨询室,明显的强迫症状。经过了痛苦的几个月的咨询,她觉得好多了。但现在她又回来了。

 她会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起床,固定时间吃饭,固定时间上班。如果哪天起晚了,一整天她都会觉得惶恐不安。其实单位的考勤并不严,她的岗位也没人查岗。她每周有些固定节目,比如家里大扫除,比如到一个地方去。如果哪一项少了,她会觉得难受。她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尽管很少有人去她家。她说有时侯我也觉得很累,也知道自己没必要这么去打扫了。但躺下后的自责与愧疚感让她更难受,只好又爬起来,把所有的?工作?都干完。

 咨询师带领了她回到了她的童年,那里有很多的故事。有疼爱她的爷爷奶奶,有暴躁的妈妈,有软弱的爸爸。她讲述了一件又一件小时侯莫名其妙就挨打的经历。只要在母亲面前她就会觉得紧张害怕?不知道哪句话不对了,哪个动作不对了,就会又招来打骂。小学时期的她,非常乖,成绩也很好,但很孤独,因为从来不敢去外面玩。中学之后,她的成绩不行了。母亲对她就更嫌弃了,经常在大庭广众下羞辱她、责骂她。别人的青春期是灿烂的,而她说她的青春是一部血泪史,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压抑中。

 在童年时期,最疼爱她的是爷爷。爷爷经常跟她父母讲道理,不能孩子,但母亲不听,父亲根本不敢吭声。每次母亲打骂她,爷爷都会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她。甚至有次爷爷为挡住了妈妈打上来的扫把,被妈妈推倒在地。爷爷毕竟年龄大了,而且妈妈和爷爷的关系不好。在爷爷晚年住院,妈妈不去看爷爷,甚至也不允许她去。这也成了她的遗憾。

 终于成年了,她觉得总算是有机会可以摆脱母亲了。她带着解脱和自由,离开了和母亲一块有,走进了自已的小家。她无数次在内心欢呼自已可以自由了,但好景不长,她发现自己的内心却没有自由。

 她为没有按点起床纠结,她为卫生没有打扫干净自责,她为工作上跟同事间的小误会而愧疚,她为晚上看电视过点(超过了自己拟定的睡觉时间)而不高兴,她为没有照顾好家里的小猫难过,她觉得不去看母亲不孝顺,但见了母亲她又难受?看以平淡的日子里,她的烦恼却无处不在,无穷无尽。老公不能理解,这些事也算事?况且又没有人这样要求你?她痛恨这样的生活,她想生活得快乐些,轻松些。可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行。

 咨询师带领她看她的精神世界,在一番艰难的寻找之后,她发现了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的一个基本点:对某件事情做的结果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对别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为什么对她这么重要?经过好几次反复探索,她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小时侯挨妈妈打的感受。那些紧张压抑控制着她,让她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做每件事情。然而,当咨询师问她对母亲的感受时,她却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无论怎么样,她也是我的妈妈,她生我养我,她虽然有缺点,但我还是要孝顺她。虽然她现在脾气还很暴躁,但她老了,我做女儿的,还是要照顾她。

 接下来的过程是痛苦的。每次前进一小步,她都可能会再倒回去。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已今天的状况跟童年时的经历有直接的相关。虽然她受到了母亲的伤害,她无法表达对母亲的不满。

 咨询师也跟她一样,经历着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进进退退,有时她会着急,有时咨询师也会觉得着急。终于在一次咨询中,她喊出了?妈妈,你是个魔鬼!你快要把我折磨死了!?这样的句子,喊完后她泪流满面。但这让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的生活有了大的转变。她开始学着去离开母亲,接受自已可以表达下对母亲的情绪。开始跟自已说:我迟到了,那又会怎么样呢?我的屋子不干净,那又怎么样呢?这是我的屋子,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不着?

 一年后,她告诉我,之前嘴上是要孝顺母亲,但内心是恨母亲的。而且我不敢承认自已对她有恨。现在我坦然的接受我对母亲有不满,甚至有恨意。反倒现在我见了她,我能平静下来了。我不再那么害怕见她了,敢去见她了。

 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

?

?

;

关于“觅慈心理咨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山西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4-8-9

心理咨询师证有等级吗

2024-8-9

心理咨询师还有考试的必要性吗?(心理咨询有用吗?)

2024-8-9

24年度考心理咨询师有哪些条件

2024-8-9

心理咨询师证书有几级和几级

2024-8-9

心理咨询一般多少钱一个小时?(杭州 关于心理咨询)

2024-8-9

24年云南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

2024-8-9

心理咨询师多大年龄可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2024-8-9

大专怎么成为心理咨询师

2024-8-9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