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米饭还能吃吗?(营养师六招教你控制油的摄入,拒绝“油”戏人生)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隔夜米饭还能吃吗?
网上有关“隔夜米饭还能吃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营养师六招教你控制油的摄入,拒绝“油”戏人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日三餐中,大家对于晚餐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晚餐的菜品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很容易出现剩菜的情况,虽然大家都知道隔夜饭对 健康 是不利的,但是老一辈人节省习惯了,因此还是会经常食用它们,那么隔夜的米饭人们还能吃吗?其实只要处理得当,隔夜米饭人们还是可以适量的食用的。
隔夜饭对身体的影响有哪些?
隔夜饭其实指的就是晚餐没有吃完的饭,等到第二天继续食用,由于隔夜饭食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会有一种错觉,老是觉得剩饭好像更加美味。
但是剩饭放的时间长了之后,很容易会有一些有害物质产生,比如说亚硝酸盐,因此人们如果经常食用它的话,可能会对 健康 造成很大的伤害。
人们经常食用放了很长时间的饭菜,也会增加患癌症的概率。因为亚硝酸盐的致癌性是很高的,而且一些其他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可能也会进入到饭菜中,人们食用后会,身体素质会变得越来越差。
而且有很多细菌,人眼是几乎看不见的,比如说酸败细菌,这种细菌经常出现在隔夜饭菜中,而且这类细菌产生的酸性气体,也会增加食欲,虽然它有害,但是人体是很喜欢这种气味的,因此很多人为什么会有食用隔夜饭好像更加美味的错觉,就是由于酸败细菌在作祟。
隔夜饭,可能也会诱发一些肠胃方面的疾病,其实针对于剩饭剩菜而言,即使不是隔夜饭,只要是存放时间超过6小时以后的饭菜,最好都不要食用。
而隔夜的米饭经过再次加加热食用后,米饭中本身的维生素含量其实是被破坏的,人们食用加热后的剩米饭之后,会加重肠胃负担,使消化变差,时间长了可能还会引起肠胃疾病。
还有就是隔夜的米饭,其实本身的口感也是不好的,因为缺乏水分,可能会变得很硬。而且,在加热过程中,一些米饭可能会出现变质的情况,而米饭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大家所知的淀粉,而淀粉在温度超过60摄氏度以上,可能会进行膨胀,变成糊状物,这种物质进入到人体内是很难进行分解的,人体对老化的淀粉的消化能力也是很差的,长期食用会出现很多的肠胃不适方面的症状,特别是针对于老年人而言,消化功能本身就很脆弱,如果在食用这种加热后的隔夜米饭的话,对 健康 更加不利。
如何处理隔夜米饭?
首先就是把米饭不要放在原来的锅中进行直接保存,大家可以把它放在保鲜盒中,然后放入冰箱的保鲜层中进行保存,但要注意,保鲜盒要盖好盖子。
再者,大家在食用隔夜米饭的时候,加热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确保完全熟透,最好就是把它做成米汤或者是炒饭食用,这样的话能够确保每一粒米都被煮熟。
还有就是大家把米饭放在保鲜盒中的时候,可以先用把它搅拌一下,完全搅拌散之后,然后再进行保存,也可以等到米饭完全没有被冷却的时候,再放入饭桌上,然后等它完全冷却以后,放入冰箱进行保存,这样会让米饭的口感更好。
总而言之,为了大家的 健康 着想,无论是隔夜的菜,还是隔夜米饭,还是要尽量的少食用,而如果大家保存吃剩的米饭的时候,最好要注意其保存环境和温度,不要在常温下直接放置,可以把米饭放入冰箱,盖上保鲜盖,这样再次 食用 的话,才能减少对肠胃造成的伤害。
营养师六招教你控制油的摄入,拒绝“油”戏人生
营养点菜师是指的是专业的点菜师是点菜的,
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首要条件,熟悉各种菜肴,比如某种菜肴哪里产的原料最好,什么季节质量最佳,对烹调方法及口味也要略知一二。我国烹调技法多种多样,炸、煎、煮、炒等常用的就有十几种,而菜的味型更多,譬如鱼香、糖醋味、麻辣等,专业的点菜师,对此都应该有所了解。另外,对菜品原料的配制及营养搭配也要了解。如今人们就餐讲究吃出营养、吃出文化。点菜师掌握营养知识、药膳知识,可为点菜师增加许多制胜的砝码,使服务更趋完美。除了这些,点菜师还要对一些菜肴的典故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向客人介绍菜肴,让客人觉得吃出文化,也能提高饭店的文化品位。
点菜师也是销售师,要做一名好的点菜师,就必须精通销售艺术。点菜师在推销时要把握时机,一般根据客人的用餐顺序和习惯推销,以收到更好的推销效果。比如,点菜师可以多介绍餐厅急推出的品种和时令菜点。急推出的品种往往是餐厅需要迅速推销的,推销出去可以降低损耗;时令菜则主要是让客人享受到季节性的菜式。俗话说“不时不食”,客人也是喜欢吃时令菜。点菜师还应对不同的客人作出不同的推销,如向急着离开的客人,推荐准备时间短的速食;向独自一人的客人推荐准备时间短且分量适中的食品;对家宴应注重老人和孩子的选择;对情侣应注意女士的选择;对大老板或谈生意者,注意照顾他们的面子;向素食者推荐素食,并注意低热量,推销时注意语言艺术及表情,要温文有礼、大方得体,最好是面带微笑,像待朋友一样亲热。
在推销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通过语言和表情来使客人接受你。当然并不是用花言巧语来打动顾客,而是通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比如推荐饭店特色菜品,特色服务等。这就要求点菜师必须百分之百了解全部在售菜品。一般性的了解还不够,必须把每道菜的菜名、口味、营养价值、烹饪特点、厨师技能乃至所用原料、辅料的产地、特点等烂熟于心,才能在为顾客服务时娓娓道来。每当推出新的菜品,点菜师都必须提前品尝,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的看、闻、品认真总结出各种菜品的味道好在哪里,特色妙在何处,一一介绍给顾客。
我认为,一名合格营养师不仅应具有对美食的了解,对科学营养搭配的熟悉,还应懂得卫生知识,顾客的心理,对食物的描述能力,很好的说服能力,礼仪,销售,应变,记忆几方面也得过关才能行
油是个好东西。做菜不用油,简直难以下咽。油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能够给我们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但是如果吃油太多则会给 健康 带来不利影响。
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用植物性油代替。常见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红花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芥菜子油、亚麻籽油、橄榄油及调和油等。由于脂肪酸构成不同,各具营养特点:
? 小麦胚芽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中亚油酸含量较高;
? 大豆油和亚麻籽油中亚麻酸含量较高。
? 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橄榄油中含有其他油品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但是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可以说,目前没有哪一种植物油所含的营养成分或者说脂肪酸的构成能够完全适合人体需要。从营养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经常更换烹调油种类,使用多种植物油,在控制总量范围内摄入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以满足人体对不同脂肪酸的需要。[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4)》推荐, 健康 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如何衡量用油量呢?很多人家里都有瓷汤勺,满满两勺,差不多就是25克油。
当然,用带有刻度的控油壶,会更科学准确。把全家每天应使用的烹调油倒入带有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在三餐的分配用油上,以一般人均25克的用油为例,可以在早餐安排5克,午餐和晚餐各10克,可以根据当餐的内容随时调整。例如如果早上是煮玉米、牛奶、鸡蛋、水果的组合,那么这5克油就可以匀到午餐的混合时蔬鸡蛋炒饭;如果早上吃的是素菜卷饼和蛋花汤,用了8克油,那么午饭或者晚饭就得把这多用的3克油省出来。总之,自己看着办,保持总量不变就好,但是建议不要把油多的一餐放在晚饭。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凉拌、急火快炒等。建议少用煎炸的方法来烹饪食物,或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也有人抱怨:“一整天只用25克油,平均每道菜只能放几克油,都不够润锅的!”其实即使是做炒菜,也可以借鉴一些特别的制作方法。比如营养学家范志红推荐的油煮菜的方法:先放一小碗水(200-250毫升),加一勺食用油(8克)左右,然后把食材放进去煮两三分钟。水不多,不能淹没食材,大火不停翻炒食材,加入葱姜蒜和调味料,待水干时食材也差不多炒熟了。这个时候盛出来装盘,菜的形态、色泽和口感和普通的炒菜几乎完全一样。[3]
少吃或不吃如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在外就餐时少点油炸类菜品。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常见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2] :
1.炸鸡、炸薯条、油豆腐、油条、甜甜圈等,
2.酥油(包括植物酥油、烤酥油),许多派类或酥皮点心之中都含有这两种酥油
3.饼馅油、涂抹油(如奶油、黄油)、沙拉酱
4.小西点、烧饼、松饼、部分经烘烤制成的面包
5.糖果
6.奶精、奶精粉
将100克作为计算单位,下列食物的饭脂肪酸含量为:
三合一咖啡:0.1克
油条:0.15克
炸鸡:0.212克
凤梨酥:1.1克
奶油蛋糕:0.68克
饼干:0.274克
冰淇淋:0.28克
薯条:4.399克
爆米花:9.466克
烹饪菜品时,为了使绿色蔬菜的颜色和气味变亮,许多人喜欢放更多的油。这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汤泡饭食用。
参考资料:
[1]《 健康 世界》2024.11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柳鹏
[2]39 健康 网《反式脂肪酸就藏在常吃的食物中,管住嘴,以免 健康 “溜”走》
[3]芙蓉营养师博客。
关于“隔夜米饭还能吃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营养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