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四十年,奖励的是钝感力强劲,敢拼敢闯,胆大包天的“直男型”创业者,那么,从眼下往后,精于洞察、小处发力、厚积薄发的高敏感型创业者的黄金时代来了。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创业变得越来越“难”。除了大的经济环境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少被注意到,那就是寻求机会的方式和增长的逻辑完全变了。
01 跑马圈地和定位的时代
开放红利、人口红利、电商红利、升级红利,过往,四大红利接踵而至,40多年来,我们的创业者御风前行,整体的红利大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外面挪到里面/从里面挪到外面、从南面运到北面、从线下移到线上、从粗劣到精致。不管提供的产品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还是逐渐全面的服务、平台和软件,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变化寻找机会,能赶上这样变化的,起手才有大机会。
图片源自网络
因此,过去大家寻找机会的方式更倾向于关注“大环境要素”,关注的是宏观的结构性变化。在这样的“大变局”下,对创业者的要求更加倾向于:
迅速做大规模的组织能力
抢占先机的反应速度
对环境变化的理解能力
带大团队竞争打仗的作战能力。
而在这样的机会背景下,增长的逻辑最重要的是:“跑马圈地”和“丛林法则”。增长来自于直接“竞争”,大家所做的产品,从功能上到价值上,基本差异不大。差异最大的,反而可能来自:渠道运营能力、营销销售能力、组织效率能力等其他方面。
因此,大家最喜欢的是研究“战略”和“营销定位”。俗话说:无竞争,不定位。定位的产生背景就是基于“机会和竞争”这两大要素。定位的作用,就像是一支气势汹汹的作战队伍,最前头的士兵手里高举的那杆“X家军”的旗帜,大旗一挥,平定中原。“与别人相比”是定位的一个很关键的出发点,比完能想办法当第一,定位逻辑,在跑马圈地和丛林法则的竞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里的“比”,更多集中在品类、销量、特征、功能等有形的方面。
图片源自网络
至于品牌理念差异,属于排在最末端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机会下的竞争,大家没有什么理念之差,所有的理念几乎都是:服务好客户,做大做强。等做大了,有钱了,花点钱搞一搞“文化和形象工程”,称之为:品牌投入。
那是一个,机会多到创业者来不及思考自己的主张的时代。先打仗,赚钱再说,赚到钱再说理念和主张。
这个思维惯性,一直影响到今天。
02 机会的切口正在越变越小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机会的切口变小了,不代表机会变小了。
当大家都觉得瓶装水市场格局已定的时候,元气森林从“无糖气泡水”这个小切口悄悄地进来了,可漾从养生年轻人的“红豆薏米水”这个小切口悄悄地进来了,粒刻从“天然苏打水”这个小切口悄悄地进来了。
当大家都觉得娱乐聚会这个市场转到了线上的时候,COMMUNE幻师从“自在欢聚的餐酒吧”这个小切口悄悄地进来了;当大家都觉得蔬菜水果只剩平台没有品牌的时候,一颗大番茄从“减脂期高素质吃喝”这个小切口悄悄的进来了;当大家都觉得汽车已经卷到不行的时候,五菱马卡龙从“年轻人的大玩具”这个小切口悄悄的进来了……
图片源自网络
和过往企业的来势汹汹相比,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小切口,不动声色的慢慢做。因为他们看到:红利陆续远去之后,社会新一代的需求正在更迭。
大家正在从低层次需求上行到高层次需求的过程中,过往的基本需求,已经变成了人们需求的“及格线”。在基本需求这里,同质化产品的标准因为竞争被越拉越高。十年前,虽然满地也都是食衣住行的品牌,但想要找到一件适合自己审美需求的、舒适材质的、价格适中的服装,并不是易事。好的太贵,便宜的不好。而今天,这样的衣服,比比皆是。还从衣食住行这样的大切口进,越来越卷了。
市场虽然难,但是正在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成熟。未来要走向精耕细作这条路。精耕细作的,不仅是客户,还有模式,还有内部的管理。
想当然的觉得“精致中产”是自己客群的企业,无法再次获得快速的增长了;想当然的觉得自己的模式就是toB、toC的企业,也无法再获得快速的增长了;想当然的觉得管理就是简单的服从和制约的企业,也无法再获得快速的增长了;想当然的觉得品牌就是打广告做流量的企业,也无法再获得快速的增长了……
他们整体都缺少了对外部环境更敏感的感知。现在不再是抓住红利、摧枯拉朽的打法了,而是精雕细琢的去挖掘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场”,聚拢属于自己的“精准圈”的玩法开始了。
03 高敏感型创业者的好机会
“高敏”是一个流行词汇。
高敏感型的人性格细腻,对人对事对环境有着超强(过强)的感知力,容易观察到人在细枝末节处的反应,体会和共振到别人的情绪。这样的人,在低阶状态时,容易内耗,情绪化,甚至容易自闭。在过去来说,应该是最不适合创业的人的类型。
但好消息是,精耕细作的时代到来之后,商业领域对人的需求的探查,从生理需求和基本的生存需求,开始上升到对归属、爱、审美、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去。而这些需求的潜在探测,感知,总结,提炼,以及对这类人的洞察、吸引,的的确确是高敏感星人的特长。
你会发现:商业在基础的效率运转之上,人们慢慢的更愿意追求:文明与自在、个体实现与审美多元、彼此尊重与沟通、理想与信念……这些以往觉得更“虚”和更“不接地气”的东西。
这里的人们,不光是社会受众,也包括卷累了的企业界和创业者。仓廪实而知礼仪。这是进化的顺序。
仓廪实而知礼仪(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后,人类还亲手缔造了一个东西叫“文明”。尽管文明在几千年来时而光亮时而晦暗,但它从未消失。更文明的时代,竞争将以“美美与共”的方式展开。
因此,商业里的机会不是会减少,而是会越发分散。
看起来同样的一件商品,不同的人去经营,就可以吸引完全不同的购买者来买。这,就是细分。这里的源头,就变成了“那个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伙伴,伙伴做出什么样的事,吸引什么样的客人,从细分市场起来,再去展开品类扩张,建造“人以群分”的生意模式和内容逻辑,是未来。
以前,机会多,野蛮生长,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跑马圈地,马的差异是什么,地在哪里。
以后,机会散,精细耕耘,你是谁非常重要,你的理念就是火种,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你信什么,谁跟你一起信。
这些体察,在过去,是无用的,在今后,有很大的无用之用。只要你坚信在世界上有人跟你想的一样,你就会有同路人,有生意,有品牌。
这种内生型的增长逻辑,会成为未来。德鲁克说:系统地抛弃过去,是建设未来的唯一途径!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