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源曝光了iQOO 13系列新机的大量相关信息,称其除了或升级为高通骁龙8 Gen4主控、提供6000mAh左右大容量电池,以及单点超声波指纹识别之外,还有一个亮点也吸引了众多关注。据称该系列机型将有望迎来此前初代机型背部RGB灯带的回归,并同样会在软件层面进行适配,从而带来联动效果。如果这一消息属实,也就意味着iQOO的数字系列旗舰机型可能会重回游戏、性能向定位。
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外观设计中,类似RGB灯带这种方案在游戏、性能向机型中由来已久,其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点缀,同样也是产品个性化与差异化的一种体现。但对于这个设计方案,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一方面,RGB灯带不仅为机身增添了独特的视觉观感,通常还能在游戏过程中营造更好的氛围,甚至ROG方面已经将其进化为功能更全面的ANIME VISION光显矩阵屏,可根据手机状态实时显示不同的色彩与图案验。但在另一方面,对于部分用户来说,RGB灯带却显得过于张扬,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ROG游戏手机8 Pro的ANIME VISION光显矩阵屏显示效果
实际上,RGB灯带在智能手机产品中的应用,就正是这类产品不断多元化、个性化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定位与用户需求才是决定性因素。毕竟真正优秀的设计,应当是既能够引领潮流,又能够贴近人心。
但在智能手机的设计中,RGB灯带这种显性元素尽管存在一定争议,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却相对轻微,一些隐匿于幕后、却能对体验产生更多影响的配置则会更为关键。而这些设计更容易被忽略的原因,除了往往是隐藏在机身内部之外,更重要的是难以用量化的数据来直观体现。其中,X轴线性马达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随着用户对于交互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今X轴线性马达在中高端机型中也愈加常见。其基于线性振动技术的工作原理不仅能带来更细腻、真实的反馈,还可以在不同场景精准模拟出各种物理效果,从而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例如对于游戏玩家而言,X轴线性马达几乎就是“刚需”,其能够根据游戏的不同场景和操作,动态调整振动反馈的力度和频率,而这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无疑就带来了更具沉浸感的游戏体验,也是许多用户“用了就回不去”的原因之一。
除了体积之外,X轴线性马达的其他参数对大多数用户基本犹如“天书”
其实X轴线性马达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游戏领域,对于更多的用户群体而言,其配合压力传感器还能模拟出实体按键的操作感受,让用户在触控屏上也能体验到更为精准的反馈。而这种触感反馈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操作精度与效率,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触控交互所带来的疲劳感。此外通过与UI界面的适配,当用户进行点、按、滑动等操作时,马达所带来的反馈也能进一步提升交互体验。但这些主观感受,显然很难用数据来直观地进行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手机无孔化的趋势下,X轴线性马达的触感反馈功能也为取消实体键提供了支持。例如在iOS 18开发者预览版中,就为相应的按键加入了按压动画,在按压音量/电源键时,屏幕相应部位就会出现挤压动效,并可以根据按压力度调整快慢。这种设计不仅照顾了用户习惯,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了机身的一体性。
尽管有着诸多的优点,但X轴线性马达也并非毫无局限性,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体积。毕竟技术特征就决定了振动的反馈力度与体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相关厂商在新机发布时会特别强调X轴振动马达体型参数的原因。然而 在如今智能手机内部空间本本就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高端X轴线性马达对于影像模组、散热系统、电池等零部件的布局就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为此相关厂商也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vivo X Fold3系列和荣耀Magic V3系列就配备了厚度仅2.4mm的超薄方案,在确保震动反馈在水准线以上的同时,还将其重量控制在仅有1g,为折叠屏手机的轻薄化设计保驾护航。当然,也有为直板机型设计的更大体积版本。
X轴线性马达在车载场景中的应用
此外,X轴线性马达的应用场景也远不止于智能手机。随着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采用这一方案来提升用户体验,诸如三星Galaxy Watch Ultra、Aqara繁星妙控旋钮V1等产品就都搭载了X轴线性马达。甚至在部分汽车厂商的智能座舱中,也在通过X轴线性马达提供触觉反馈,从而带来更逼真、安全的交互体验。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已经高度渗透到了大量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不同体验也备受关注。例如声学方案作为连接用户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就更是成为了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的关键点。这一方面不仅涵盖了扬声器、麦克风等基础组件,还已经深入到了音效技术、隐私保护等多个维度,共同构筑了音频体验的基础。
三星Galaxy Z Fold6的扬声器厚度仅有1.75mm
扬声器单元无疑是声学方案的基础,目前双扬声器几乎已成为了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也显著提升了声音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为了进一步提升听感表现,部分厂商还通过引入杜比、DTS等音效技术,通过复杂的算法提高环绕声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听感同样也是相对主观的体验,也很难用量化指标来体现。
同样受限于机身内部有限的空间,手机厂商在确保能塞下更好扬声器单元的前提下还需要保障音质,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显然并不为过。为此通过采用诸如Fe-Co合金等新材料、优化结构设计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扬声器的厚度,例如三星Galaxy Z Fold6所配备的扬声器厚度就仅有1.75mm。
随着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隐私安全愈发重视,为此手机厂商也在不断改进相关技术。其中尤其是针对通话场景的漏音问题,就有将类似降噪的原理引入到扬声器中,采用同相和反相双驱动的肩并肩设计,来用反相声波抵消漏音,从而满足用户对于隐私保护的要求。
所以对大多数用户而言,尽管类似X轴线性马达、声学方案等配置或设计虽然隐于幕后、并难以量化,但这些零部件在在提升体验方面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际上手体验无疑才是检验一款产品是否符合实际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