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资讯
我,40岁地产人,空窗1年,重新上岸
2024-9-11 12:40:04

当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的主旋律,作为经历寒冬期最长,又受之前囤地预售模式影响,被现金流依赖卡喉的房地产,成为了第一批实行裁员的行业。

对于深处在行业里的人,这些风起云涌的企业行运背后却是直接关联着一个个真实家庭的吃穿用度,牵涉着他们对生活日常的焦虑。

但好在,在职业的风浪里,很少有人会真正的躺平。他们寻找新方向的故事,或许对于后来人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房地产公司营销总,做起了“狗舍”

哲霖“被毕业”前,已经在国内TOP3的房地产集团做2个北京项目的营销总。环境最好的那几年,他深深体验到了什么叫繁花似锦,风头无两。

因为项目价格水涨船高,一天一个价,市场热情高涨。很多人都是求着他给预留自己一套内部价房源。

但是到了2019年一切好像早已沧海桑田。房地产人一直苦苦等待的回调没有来临。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哲霖毕业了。刚开始,他依然想着重返行业。但是每天无脑投递几十份简历都是被“已读不回”后,他开始慌了。

逐渐焦虑的他开始经常约以前圈子里的朋友,希望能从内推的方式找找求职可能,但能约到的朋友越来越多,而和他出于同样目的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他就不再组局了。

现在,他在做“狗舍”生意。生意只有家里爸妈和堂弟在跟他一起打理。四个人现在每个月分别能有1万的盈利收入。

关于空窗期的那两年,他不想回忆也回忆不起来,只记得焦虑、痛苦又浑噩。关于转行,他觉得他能分享的经验非常有限。他说:

如果行业本身已经增长放缓,甚至见顶,就不要再抱回归的幻想了。也许这次大范围的周期回落,就是想给过去十几年盲目跟随经济潮汐奔跑的人们提个醒和开放一个机会。

这时候,不妨让自己慢下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句话并不是一碗鸡汤,往往人自己的需求就是当下时代赋予集体的批量需求,这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生意创意。

建筑结构工程师,空窗1年,重新上岸

40岁被毕业,本就因为专业背景缘故一直在职业生涯饱受苦楚的陶老师,更加精神不安了。

陶老师的专业背景是建筑结构工程师,与建筑设计师相比结构师所面临的专业需求场景更窄。

为了弥补专业短板,早年在职期间他都不敢“挑活儿”。任何拓宽他职业能力和职权边界的活儿,他都会无差别地认真执行,虽然他内心很清楚这其中掺杂着很多dirty work。但为了保住在团队的存在感,他无可奈何只能接受。

这些零碎的工作里有一项是负责贵州某大数据中心的IDC项目。虽然挂在大数据中心的响亮名头下,新颖又别致,但这类项目从纯粹建筑行业角度去看,没有太多技术增量。

但他万万没想到就是建筑行业的一次边缘性项目主持经历,成功帮他从房地产行业失业浪潮里捞了上来。

或者是本身性格所致,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的专业不自信,他在失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尝试投简历求职。

他觉得迷茫又无从下手,从专业出发,他非常清楚在当下建筑设计师都失业的大环境下,自己这几年浅显的协助性工作必然不占优势。

从项目运营来讲,自己不仅经验不占优势,连专业都不沾边儿。

因为过度焦虑和不自信,他想到了在猎聘找一个求职咨询服务专家寻求帮助,看是否能打开一些思路。

在刚开始跟求职顾问的1V1中,陶老师甚至都没有想到这段IDC的项目经历。

因为在高阶人才的简历里有多段完整项目经历,才算具有优质职业背景。所以陶老师是在职业顾问反复的询问索引中,才回忆起这段经历,并在顾问的引导中复盘了流程,完整表述在简历文书中。

从后来的面试和入职后的反馈来看,他的专业背景、职业能力与项目履历非常契合企业的IDC人才画像。

现在,他已经成功入职某司IDC部门,成为该部门的1号位。

作为一名具备建筑背景的行内人,去处理当前大部分IDC项目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建造问题,基本算是“降维打击”。

现在加入这一行业的建筑人,可谓赶上了一波儿小范围的职业红利。一般成熟度的建筑人在这一职业基本可以全权负责整个项目的产品搭建、用人与运营的全部工作。

大公司现在对这一部分的战略重视,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很大。

陶老师也没想到,人到中年还可以未来可期。 专 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把日常生活中随意哪笔冲动支出的消费,用在对自身职业技能或者其他知识型服务上,我们都可能学 到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拓展。

地产销售,转型房产自媒体

在当下这个市场环境里,主动离职的人都可以算是英雄吧,李响就是。

作为销售李响倒没有经历裁员,只是从房地产企业开始全面实行降本增效,降薪、降提成,她所在单位对这些人力管理的方法是一个没落下,全部加码采用了。

刚开始的变化,只是夫妻两人一年两次的远出旅行和每月一次的短途旅行,这种增值生活方式被挤压。

再后来,两人买衣服和每星期外出改善的日常生活也在被慢慢侵蚀。

李响不想就这样等着行情回来,在听说了电商行业比较赚钱后,她很快就开始学着制作短视频了。

凭借着多年的一线销售工作,李响的短视频情绪感染力强,又有着对本地购房政策进行深度解读的能力,李响的社交账号涨粉非常快。

慢慢地,有开发商找她去实地探房,也开始有粉丝找她帮忙收房验房,还有人愿意付费找她做购房前针对咨询。

现在随着房地产行业宽松时代的来临,李响的业务变现能力越来越强,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离职。

关于转行,李响说,转行前还是先拿到商业验证会比较好。因为传统的建议是你要梳理自己的技能树,清楚自己的定位,再去对标新兴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

但事实是,当下满足任何岗位技能树的人都基本供大于求,这样一来很多所谓的技能相通都是伪命题。

现在无论在哪里都会直接考验人的变现能力,如果能在转行前就做好变现验证,才是具有真正的转行竞争力。

同时这也是个人的职业信心来源,是陪伴一生的职业底气。

经济在变迁,失业、面临转行也许会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的问题。但正如“金钱永不眠”,人的需求同样不眠,商业永远存在新的机会,职业利好就会跟随轮动。

所以,无论身处何时,都不要沮丧,提升并发掘自己的竞争力,做自己擅长的事,借助工具去捕捉信息差里暗藏的机会。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