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 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知识的诅咒”指的是,我们一旦知道了某种知识,就很难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而当你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解释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又很难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给对方解释清楚,感觉就像我们被自己的知识“诅咒”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弥补知识的鸿沟,让对话双方都能有效达到目的。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非常聪明但教学能力很差的老师呢?你是否曾经遇到过使用大量专业术语,但你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的专家呢?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诅咒”,这是经济学家科林-卡默(Colin Camerer)、乔治-卢温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和马丁-韦伯(Martin Weber)在 1989 年创造的一个术语。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当一个人错误地认为其他人有足够的背景去理解时,就会出现这种偏差。例如,聪明的教授可能不再记得年轻学生在学习一门新学科时所面临的挑战。而专家也可能会忽视简化概念的必要性,认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1. 因熟悉而导致错误假设。
关于知识的诅咒,最有名的例子之一是 1990 年斯坦福大学一位名叫伊丽莎白-牛顿(Elizabeth Newton)的研究生所做的一项实验。在这项研究中,她要求一组参与者用手指“敲出”著名歌曲,另一组参与者则尝试说出旋律的名字。
当要求“打拍子者”预测听众能识别出多少首歌时,他们总是高估。因为“打拍子者”对他们敲出的东西太熟悉了,所以他们认为听众很容易就能识别出旋律。
这些发现具有有趣的意义。例如,研究表明,对产品了解较多的销售人员相较于了解较少的销售人员可能处于劣势。这是因为,信息量大的销售人员不能根据潜在客户的知识水平调整自己的推销说辞。而由于知识差距较小,信息较少的销售人员也更容易在双方都认为可以接受的定价上达成一致。
了解“知识的诅咒”是一回事,那么如何在日常互动中积极克服它呢?我们可以通过实施简单的策略来缩小知识差距。
2. 如何弥合知识鸿沟?
关于受众到底知道多少背景知识,你可以通过不断质疑自己的假设来避免“知识的诅咒”的负面影响。
缓解“知识的诅咒”的策略
了解你的受众。试着了解他们究竟知道多少。如果你是在与朋友或同事交谈,那么在开始讲解之前先评估一下对方的知识程度。如果你是在与潜在客户交谈,那么在开始推销之前先问几个问题。
简化语言。不要使用行话和复杂的术语来“武装”自己,而要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清晰的例子,让知识有限的人也能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讲故事。故事能让信息更贴近生活,更令人难忘。将复杂的概念与熟悉的经历联系起来会很有用,类比和比喻也能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易懂。
展示,而不是讲述。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与其长篇大论,不如看看能否制作一个直观的图片、图表或插图,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相同的内容。
积极参与教学。鼓励提问和讨论。每讲到一个步骤都要停顿一下,确保听众听得懂。通过与听众互动,你可以更好地衡量他们的理解水平,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
“简化解释”的好处在于,它能强化你自己的知识。如果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就无法解释某件事情,那么你对它的熟悉程度可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努力用更简单的术语解释概念,可以确保你真正理解它。
当我们创造出自己版本的信息时,也会记得更牢。生成效应表明,积极地处理新信息有助于形成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在需要时更容易回忆起这些概念。
意识到“知识的诅咒”是第一步,积极避免它并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是第二步。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你的沟通技巧,还能加深你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有意识地弥补知识鸿沟的努力可以带来更有效的教学、更好的学习成果和更有意义的互动,双赢、多赢、共赢。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