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月子中心爆满,奶粉尿布热卖,2024,生娃居然大反转了?

关于生娃,传来意外的信号:

2017年以来,全国出生人口已经“七连降”。万万没想到,本以为尘埃落定的人口大趋势,居然悄悄发生逆转——

湖北天门,出生人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陕西宝鸡,上半年接生新生儿比去年同期增加10.7%;

山东青岛,1-6月份户籍人口出生数同比增长5.93%,扭转“两连跌”;

黑龙江大庆,卫健委透露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广东全省今年1-6月活产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1.4%

……

从多年来饱受人口流失困扰的东三省,到传统生娃狂热选手山东和广东,再到年轻人不断被虹吸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竟然同时传来了出生人口反弹的“喜讯”。

这信号,太不寻常了。面对“人生大事”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不禁想问:

发生什么了?人口负增长的趋势,真的要逆转了吗?

谁在为国生娃?

01

前阵子,有个许久不见的朋友突然冒泡,在群里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让人惊掉下巴的话:

我要生娃了,预产期就在这个月。

身边统计学了一下,结果发现,有好多朋友升级做了爸妈!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出同款疑问:

明明网上都说不生,怎么身边全是孩子?

来源:小红书

比朋友圈和妇产科最先感受到这股“春风”的,其实是月子中心。

今年1月,新年才开始十几天的时候,广州已经有月子中心发布“满房预警”:上半年房源紧张,下半年预定开启。

3月份的时候,厦门不少月子中心的房间已经预定到了10月。有月子中心的店长表示,预订量已上涨20%,有的准妈妈正在敲定11月份的房间。

绍兴的月子中心表示,预订率比往年高了不少;有些小夫妻去年还在备孕的时候,就已经预定了今年的月子房。

抢手的除了月子中心,还有月嫂。

比如深圳某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年初就表示:今年月嫂变得很抢手,不少准妈妈提前七八个月就预订了,订单比去年应该增长了30%到50%;原来一个月五六十号单,现在一百多号单。

个别金牌月嫂,排期已经到年底了,但还是不断有人找她预订。

需求增加了,月嫂的工资也在原来的基础上上浮了10%-20%。有月嫂表示,2023年最多的是23800元每月,她今年11月份的订单已经接到26800元每月。

母婴产品的商家,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尼尔森IQ数据显示,24年第一季度母婴品类整体跌幅呈现收窄,各主要细分品类短期内均显现回升迹象。

天猫、京东和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一季度奶粉和纸尿裤排名前10的品牌中,销售额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魔镜洞察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度消费新潜力白皮书》则显示,一季度婴童奶粉市场线上销售额达到了10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0.6%。

同时,婴童尿裤市场、婴幼儿营养品市场线上销售额也均保持增速,婴幼儿营养品线上销售额达27亿元,同比增长16.5%。

跟生娃相关的各行各业,都有了起飞的迹象。看来,今年的出生人口“小阳春”,已经是妥妥的。

02

到底是谁在生娃?

过去几年戴口罩,很多小家庭推迟了婚育计划,如今正渐渐恢复。

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增加84.5万对,是近十年来首次回升。这么算下来,2024年恰好是“补偿性生育”的恢复之年。

除此之外,还要重点表扬下面这三群人,他们为今年人口逆袭,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要把掌声送给“龙的传人”。

尽管《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已经证明,“天命人”大概率是位身披战甲、武德充沛的帅气泼猴。但拦不住“龙的传人”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崇高地位。

没办法,越是简单粗暴的道理,越容易有人买账。

人口学研究者何亚福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把1952-2023年六轮完整生肖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合计,结果发现,出生人口最多的前三名生肖依次是:

龙年、蛇年、马年

其中,六轮龙年出生人口比六轮牛年出生人口,整整多出了2300多万人,比北京去年的总常住人口还多出100万。

至于“蛇宝宝”为啥能高居第二?同样源自“龙宝宝”狂热。估计有不少“龙爸”“龙妈”人算不如天算,一个操作失误,大龙成了小龙。

当然,“龙命”的含金量似乎也经不起深究。

毕竟,有的龙宝宝,长大以后成了“龙保保”。龙年出生的不一定是“龙子”,也有可能成了“龙民工”。

来源:网络

其次,感谢一部分打工人,选择了“战略性怀孕”。

裁员潮一波接一波,终于让她们对失业的恐惧,成功战胜了对生育的焦虑。虽说把娃养大要十几年,优化名单这个月可就要出来了。

小红书上有网友分享经验:“我紧急怀孕了,现在美滋滋等产假,逃过了三波裁员。”另外一些人似乎在后悔:“被优化之前怀上孕就好了,起码能在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住两年工作。”

当然了,躲得过初一,未必躲得过十五。

来源:小红书

最后,必须感谢人口战线上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过去几年,多亏了他们拼命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二胎家庭购房享补贴、生第三胎获得一次性补助金等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生育奖励”。

像湖北天门就出台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别享受9.63万元、16.51万元补助。今年上半年,天门新出生人口终于止住“8连跌”。

我们有理由相信,真的会有人冲着这些“诱人条件”,跑去生娃了。

亲自下场为国生娃,挽救下滑的人口数据,这是怎样的一种英雄主义行为?

03

事实上,人口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生娃是家事,更是国事。

龙宝宝们集体降临,让这几年遭遇人口负增长冲击严重的几个行业,久违地感受到了温暖。

社交平台上,自称产科护士的网友表示:生吧,你们生(娃)我才有饭吃。

来源:小红书

只不过,以往无数被摸圆了的石头告诉过我们铁一般的事实:

人口下滑,是无法逆转的。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就表示,2024年出生人口很可能比2023年(902万人)有所增加,但超过1000万人的可能性并不大。受育龄妇女人口下降和生育意愿低迷的影响,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难以改变。

所以说,像学区房、幼儿园、妇产科,这些指望提振生育来增加变现的行业,想重回鼎盛时期,估计要失望了。

不管怎么说,今年“龙宝宝”大爆发,还是给这几年惨淡的数据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统计局松了一口气,家长要考虑的就多了。

看看上一届龙宝宝的经历就知道了,这“从小卷到大”的命运,大概率是躲避不过去了。

2012年是距今最近一个龙年。那一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973万人,是本世纪以来最高的一年。后面放开二胎三胎,都没能超过那年“龙宝宝”创造的巅峰。连海外媒体都关注到了“龙宝宝狂热”。

到了2018年,孩子上小学要报名了,不少家长开始感受到压力山大。

有博主分享:

杭州学军小学本部,2018年户籍生达到了10个班,但学校最多只能容纳7个班,余下3个班的学生面临调剂。有的学校当年计划招300多人,家长听说网上报名的听说已超过500。

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按照买房时间前后来筛选生源。当年很多学校都是如此应对的。

当然了,相比2012年的生育巅峰,今年的龙宝宝只能算得上是“小山丘”。总体的学位供应量是足够的,不怕孩子没学上。但金字塔尖的那部分优质名校资源,依旧是稀缺的,却要面临更多人来抢。学区房虽然跌麻了,但重点小学的学位和老师,数量终究是有限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幼升小,接下来还有小升初、高考、研究生考试,毕业了还要就业、考公、考编……每到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四下一看,竞争对手都比往年更多。

还有一个坏消息,前阵子已经正式公布了。这一批“龙宝宝”赶上了爷爷奶奶延迟退休,爸爸妈妈又要上班,从小就没人帮忙带。

综合来看,今年出生的龙宝宝,反而可能是近几年里压力最大,内卷最严重的一届。

或许,真的是“不经历风雨,怎么成真龙”吧。

参考资料

智谷趋势:广东人,又一次扛下了所有!养老的事,国家急了

国民经略:中国,出生人口要反弹了?

新快报:龙年生龙子!上半年广东新生儿出生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

《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1财经:广东人口格局变迁:广深佛人口再创新高,三市陷入负增长

南方日报:经济总量大、经济发展强、经济业态新——13.57万亿!广东如何挑起大梁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高亏损、低毛利、身负对赌,闪回科技再度冲刺IPO

Sep 27, 2024

中国打响太空卡位战

Sep 27, 2024

16亿,扬州设立航天母基金

Sep 27, 2024

“卖水”年入超百亿,怡宝母公司冲刺IPO

Sep 27, 2024

收割中产450亿,又盯上县城贵妇了

Sep 27, 2024

统一被指要求经销商禁售果子熟了产品,无糖茶饮市场风云再起

Sep 26, 2024

为什么大家都不关心OpenAI了?

Sep 26, 2024

阿维塔07上市即交付,21.99万元起售,姚安娜官宣代言

Sep 26, 2024

太意外,一代王者,突然被拿下

Sep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