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股价暴跌、游戏扑街、新作跳票,这家大厂究竟怎么了?

过去几个月间,育碧的发展一直不太顺利。

近日,育碧突然宣布“刺客信条”系列新作《刺客信条:影》跳票,发售日期由原定的11月推迟到2025年2月14日。按照育碧的说法,公司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游戏,从而为玩家提供令人满意的体验。

“虽然游戏的功能已经很完整,但基于《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发售带来的经验,我们决定投入更多时间来改进游戏。”育碧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这将帮助整个系列中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完全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愿景,尤其是兑现让玩家使用双主角冒险的承诺。在游戏中,直江和弥助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玩法风格。”

“《刺客信条:影》还将脱离传统的季票模式。2025年2月14日,所有玩家都将能够在同一时间畅玩这款游戏。另外,我们将向那些预购游戏的玩家免费赠送首个扩展包。”

在宣布《刺客信条:影》跳票的同时,育碧首次公开承认,《星球大战:亡命之徒》的商业表现未能达到预期。育碧在声明中说:“为了响应玩家的反馈,育碧的开发团队现在已经全面动员起来,将会迅速实现一系列更新,以改进和完善玩家体验,推动《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在圣诞季吸引大量玩家,成为一款长期表现强劲的游戏。本作将于11月21日登陆Steam。”

一个更重要的变化是:从明年2月开始,育碧所有包含PC版本的新游戏都将于发售当天在Steam商店开卖。

在本周三进行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育碧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伊夫·吉列莫特承认,公司最近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

“我们第二季度的业绩低于预期,这促使我们决定迅速而坚决地解决问题,未来会更加注重(采用)以玩家为中心、玩法优先的方法,并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公司自有品牌的长期价值。”吉列莫特说,“虽然我们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看到公司转型带来的实际利益,但我们仍将坚持当前战略,聚焦于两个关键的核心领域——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和游戏即服务原生体验——目标是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创造强劲的现金流。”

“最后,我想谈谈近段时间外界对育碧的一些两极分化的评论。我想重申,育碧是一家娱乐优先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受众创造游戏,而非宣扬任何特定的价值观。在未来,我们仍将致力于为粉丝和玩家们创造人人都享受的游戏。”

作为一家拥有《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和《波斯王子》等明星IP的游戏发行商,育碧究竟为何会深陷困境?在英文游戏行业媒体GameIndustry.biz前段时间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作者Rob Fahey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是手游那点事对文章内容的编译整理:‍

自1996年上市以来,育碧在发展历程中曾多次与试图收购公司,或者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外部力量进行斗争。

育碧上市前是一家以代理其他公司游戏为主要业务的欧洲分销商,而在上市后的短短几年间,一系列明智的决策让育碧迅速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并且手握数个关键IP。这又使得一些规模更大的公司对通过收购育碧寻求增长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4年,EA收购了育碧近20%的股份——当时,育碧高管担心这是EA发起恶意收购的前奏。2010年,EA最终卖掉所持育碧股份,然而几年后,育碧就不得不面对一次更加严重的恶意收购:创办育碧的吉列莫特家族卷入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商战”,目的是阻止法国传媒巨头维旺迪获得公司的控股权。

只要观察育碧的股价图,你就能看到这些战斗给育碧留下的痕迹。如果只回顾过去几年,你会留意到育碧的股价表现非常糟糕,近一年间公司市值缩水了大约一半,并且自2020年以来,育碧每年的股价表现都很差劲。

几年前,“宅经济”曾推动游戏公司估值飙升,但对育碧来说,这种助力的持续时间相当短暂。2021年初至今,育碧股价持续下滑:就在数周前,或许是因为公司新作《星球大战:亡命之徒》的商业表现令人失望,育碧的股价再次暴跌。

不过有趣的是,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育碧的股价曾长期虚高。

2020年前,育碧的估值一直非常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其创始团队与维旺迪斗争的“后遗症”:吉列莫特家族使出浑身解数来增加对育碧的持股和投票权,维旺迪也以越来越高的价格收购了更多股份,以使自身持股比例达到30%,从而触发收购要约。

这种策略奏效了。2017年,当维旺迪接近达成目标时,育碧股价已飙升至2015年维旺迪收购其10%股份时的接近10倍……然而,维旺迪最终选择放弃,将所持大量股份卖给腾讯后离桌了。这给育碧带来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围绕控股权的争斗导致公司股价被过度抬高,而在随后几年里,随着股价不可避免地回归平均水平,育碧不得不经历非常艰难的时期。

如今,育碧估值已经跌落至与2015年维旺迪首次入股时接近的水平,这意味着在过去十年间,育碧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步。在此期间,育碧投资者没有看到任何回报已经属于最好的情况,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投资已经蒸发了近90%。

你几乎可以想象,当一位所谓的积极投资者两周前突然出现,发布公开信要求育碧接受私募股权公司的收购时,育碧CEO伊夫·吉列莫特(Yves Guillemot)可能会感到如释重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那封公开信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也让育碧高管来到了他们熟悉的“战场”——敌对投资者威胁要收购公司,将吉列莫特家族赶走!在像这样的Boss战中,吉列莫特家族曾经成功地对抗实力强劲的对手,而如今的对手毫无名气,持股比例更是不到1%。

对育碧管理层来说,与进行真正的内部反省,思考为何公司在许多商业指标上远远落后于游戏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以及在(游戏)开发流程的管理上遇到了哪些问题相比,搞定小小的投资者显然要容易得多。

事实上,那封公开信里的大部分表达相当业余,甚至漏洞百出,看上去更像是“乐子人”的恶搞作品,而没有提及任何严肃的分析或投资策略。除了对育碧最重要的数个IP拼写错误之外,作者对游戏公司运作方式的理解也极其浅薄……简而言之,公开信里的内容并不值得大公司或其投资者认真对待。

然而,虽然那封公开信对育碧的疾病诊断或治疗都没有帮助,但作者至少说对了一件事:育碧病得很重,而且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就商业成功而言,育碧无法与其他3A发行商相提并论,在公司利润、员工人均创造收益、产品平均收益等几乎所有指标的比较中都处于落后位置。育碧拥有一大批知名且广受欢迎的IP——《刺客信条》、《波斯王子》、《孤岛惊魂》等——却很难围绕这些IP推出成功的游戏作品。与此同时,育碧近年来尝试开发新IP,但进展也不顺利,《碧海黑帆》和《不羁联盟》等项目似乎都未能达到商业目标。

从源头上看,与其他3A发行商相比,育碧缺少能够稳定吸金的畅销游戏,例如动视的《使命召唤》系列、EA的体育游戏、Take-Two的《GTA Online》等。育碧也朝着这个方向制定了一些战略决策,尝试开发《不羁联盟》之类的在线服务游戏,但收效甚微。(作为一款对标《使命召唤》的射击游戏,《不羁联盟》根本无法撼动后者的市场地位。)

还有观点认为,育碧是一家过于臃肿的公司——其员工人数远远高于竞争对手。育碧雇佣太多员工,发行了太多游戏,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育碧员工的人均创收、游戏产品的平均收入仍然不高……这表明育碧高层存在问题,未能有效地利用和分配资源,围绕产品线制定明智的决策,而是随意地让旗下工作室制作大量游戏,指望其中的某一款能够获得成功。

这也是伊夫·吉列莫特和他身边的其他育碧高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伊夫·吉列莫特在育碧掌权已经超过30年。多年来,多年来,吉列莫特一直在拼尽全力保住自己在育碧的领导地位,并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狡猾而足智多谋的董事会斗士,“长袖善舞”地在 EA、维旺迪和腾讯等巨头之间周旋,甚至偶尔会利用他们的力量互相对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另一方面,从育碧的现状来看,吉列莫特似乎并不擅长围绕如何研发产品,如何分配资源来制定策略……当然,前述激进投资者提出的治疗方案远比育碧的疾病本身更加糟糕——如果某家私募股权公司收购育碧,解雇员工并剥离资产,那么过不了几年,育碧可能会彻底倒闭。

在游戏行业,育碧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公司高层亟需一场真正的变革,其产品线也需要更加严格、高效的监督和管理。伊夫·吉列莫特终其一生都在用心经营育碧,然而,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有理由对他提出质疑,要求他证明自己仍然是带领公司克服当前挑战的合适人选。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全面停产!印度已开始调查塔塔iPhone零件工厂火灾

Sep 30, 2024

天玑调校看蓝厂!vivo X200 Pro卫星通信版跑分率先突破300万

Sep 30, 2024

“全民仅退款”成羊毛党盛宴,京淘淘陷“跑路”疑云

Sep 30, 2024

消息称Arm曾接洽英特尔收购对方产品部门 但被拒绝

Sep 30, 2024

公布最终解决方案,13、14代酷睿不稳定问题尘埃落定

Sep 30, 2024

盒马NB生意火爆

Sep 30, 2024

不到三个月 大众汽车再次下调年度业绩预期

Sep 30, 2024

近五年首次下滑,碳酸饮料失去的市场,被谁抢走了?

Sep 30, 2024

苹果明年有望推出首款智能显示器和配套操作系统homeOS

Sep 3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