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国庆节,做点什么?

几个朋友问我:

国庆节做点什么?出去转转?还是回老家看看? 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我就随便附和一下,去去去、回老家、玩玩玩。

说实话,去年国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不忙,接了三场主持活动,然后,在家休息两天,还挺惬意。

今年,本来打算回家,查查车票感觉不好买,就没回去; 当然,这只是个借口,主要懒得折腾,好不容易松弛几天,真想回,提前一周肯定能安排好。

昨天,我还在家族群吐槽我妹。我说,你都计划好回家了,为什么不能提前买票,非要赶到最后一刻?后来想想,人家已经买到了,我为什么还要说这些话,年纪轻轻有了「爹味」。

不回就不回了,当然,这几天也打算做点别的事情。

01

做什么?当然是躺平了。我们常说,躺平是最好的休息,实际上,现代社会叙事方式往往不让一个人躺平,而让它进入再生产模式。

什么意思呢?

工业革命那会儿,人们都说机器能帮我们干活,不用像牛马一样辛苦,机器让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就好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马克思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工业革命把人变成了劳动力的商品,一个人的价值只看他能做多少工作。

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 怎么保证人们一直有力气工作,好让社会不停地发展,经济也能持续增长。

不过,人毕竟不是机器,我们不能一直工作不休息,我们得休息,得睡觉,还得有时间娱乐,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工业社会有了一个办法,那就是: 减少我们的休息时间。

日本2018年有部电视剧叫《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把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垣结衣饰演的深海晶是一个30岁的职场女性,她在工作中表现得无可挑剔,总是面带微笑,是同事们眼中的完美典范。

剧中有一个情节,深海晶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她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只睡6小时,这样一来,她每天就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工作。

这样的办法,资本听起来非常高兴,毕竟压缩了个人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发现,人的劳动力会更快地耗尽,最后损失更大。

怎么办呢?

于是,工业社会又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开始控制我们的 “自由时间” ,管理 “休闲” 时光。

美国哲学家、社会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他的书《单向度的人》里提到, 工业化社会用各种技术、媒体手段来控制人的思想,让劳动者适应并保持现有的生产关系。

看似表面某个权威被推翻了,如果背后整个系统没有被摧毁,那么这种反抗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的表演,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新的社会系统,变得更擅长控制休息时间,即使在休闲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引导去消费,去做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这些活动为了支持并加强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

不信的话,仔细想想看,你是否注意到了这种变化:

以前说到休息,大家想到逛逛街、回家陪陪家人;现在流行“旅游特种兵”,几天内跑好几个城市,到处打卡景点。

就连短视频平台上也在节日来临之际宣扬“出去玩啊”的声音,好像出游是最好的休息。

实际上,很多年轻人并没有那么多钱,经济压力很大;这种休息方式看起来很好玩,很自由,却在消耗一个人的剩余价值。

等兜里现有剩余价值被榨干了,就得老老实实工作,再去赚钱;因此,许多人受到宏观叙事的误导,误以为出去玩等于休息,这是不准确的。

02‍

马尔库塞还说:“休息”(rest)作为一种控制手段,让人们很难分辨自己是真的在休息,还是在享受休闲时光。

我们说到放长假时,脑海里会浮现什么?很多人会想到放假是为了休息、放松,把脑子里的杂念清空。但这里有个问题:

休息,像给没电的手机充电,主要为了让我们之后能更好地工作;而休闲则不同,它是你可以自由地做喜欢的事情,不用担心工作或时间,完全沉浸在享受中。

也就是说,真正的休闲让你完全掌握主动权,自己决定要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

如果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闲两部分,那哪一部分应该更丰富、更有意思呢?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在工作时都很投入、很努力;同样的,休闲时间也应该被好好利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休闲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让能够做真实的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去旅行、学习新东西,或者是简单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关键是,选择不应该受到他人的影响。

可是,在现代社会,常常有人鼓励我们在节假日彻底放空自己,好在假期后能精力充沛地返回工作岗位。这算是休息吗?

你只是在按照他人设定的剧本行事,被告知“应该”休息、放空一下,那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休闲,只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已。

因此,鉴于我对休息和休闲的理解,这个节日,我是打算如何躺平?

第一件,断舍离,把家里打扫一遍。 出门在外,身不由己,租房也要干干净净,日常比较忙没空收拾,索性利用国庆节收拾下,顺便把床单被罩洗一洗。

我们整天在家不出门,周围垃圾也会不断增多;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造成的,吃完零食的包装袋、喝完饮料的瓶子,还有用掉的纸巾等等,无时无刻都在不断生产垃圾。

还有一些物品包装,实际比物品存储还久。

类似于,鞋子几个月后破了要丢弃,鞋盒还在;短袖一个季度都发黄了,手提袋还没扔,甚至,几年前买的iPhone已经更换,但包装盒还在。

也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什么存在,可能是受父母那一代物质匮乏的影响,他们常教导我们”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派上用场“,也就保存了下来。

实际上,根植于心的存储习惯并不能让生活更美好。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熵“,用来形容系统无序、或随机性的程度;简单讲,熵值越高,系统无序程度越大。

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并不是完全的封闭系统,但平时消耗的物品、用的东西,以及自然散落的灰尘等,都足以让「垃圾」渗透到每个角落。

时间一长,如果不进行干预,这种无序只会越来越严重。

定期清理一下家里看似有用,却用不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的;至于如何清理,想必每个人都自己的方式;我的原则是:对于快递箱子、袋子、能丢掉的就丢掉,坚决不让它占用太多空间。

对于去年没穿几次的衣服,今年大概率也不想再穿,索性就带包一下寄出去,现在公益捐衣服也比较方便。

03‍‍‍

第二件事:我觉得电脑资料、笔记也要整理一下。

现在工作在一个AI时代,技术越来越牛,但工作文件、资料、笔记更乱了。作为一个动脑子的人,我一直在想,怎么把乱七八糟的信息管好,让资料能反复用。

你可能会说,“工作资料就放那儿吧,反正是公司的,整不整理都无所谓。”但我觉得,整理资料还是挺重要的。

为啥呢?

记录不只是表达想法,也是建立自己身份的基础;古书《左传》里说,立德、立功、立言是追求永恒的三种方式,立言就是通过记录来实现的。

不管是写自传还是工作需要,好的记录能让工作和学习更有价值,也能为将来留下宝贵的资料。

文件和笔记,不只是现在方便,更深层的意义是,它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形成一个连续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能展示我们的变化,帮我们更好地在复杂的职业生涯中找到方向。

比如:

一个活动策划案,今天用完了,明年可能还会用到。我们只需要对它进行复制、修改、补充、转移,就能再次使用。

还有一点,人天生就不喜欢乱,更喜欢把东西分类和记录下来;这不仅能帮我们积累经验,也是现代社会管理流程的重要部分。

资本主义追求投资最大回报率,所以,流程管理变得特别重要;人作为生产链的一部分,人的价值降低了,更多地被看作工具。

从某个角度看,整理、自我管理与资本对所有人的控制在操作上是一致的 ;这听起来有点悲观,但不可否认,整理带来的满足感也满足了人们对秩序的渴望。

所以,我觉得,管理好工作中有用的资料,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

04‍

第三件事:找个汗蒸洗浴中心蒸个桑拿,做个按摩,再打打王者荣耀。

这两年我经常看到一种情况,每次休长假回来,坐在办公位上,不知道以前是做什么了?听起来像个笑话,实际上,背后有更深的意思。

我们平时的活动,一般分主动休闲(Active Leisure)和被动休闲(Passive Leisure)。

被动休闲是跟着宏观叙事,大家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主动休闲是做一些要动动脑子的事情,比如下棋、打牌、打篮球、做饭,这些活动要花点精力,但能让你更容易进入状态。

这种活动,像给大脑做运动,防止大脑变得迟钝,这样,既能做点有产出的事情,又能调节身心,以不至于到工作时脑力跟不上。

还有,我打算熬夜追完两部剧,然后好好睡一觉,稍微打乱一下自己的生物钟。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毕竟熬夜被认为对身体不好。

其实,我看了一篇英文文献后得到的启发。文献里提到,偶尔打破一下日常作息规律,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能提高身体的抗突变能力。

比如: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理健康、增强生理功能。

国外科学家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找了100个生活作息很规律的人,让他们的作息暂时变得不规律,甚至是颠倒的,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作息,研究发现,这样做之后,这些人的健康指标居然有所提升。

这可能因为偶尔的作息变化,让身体学会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增强了身体的适应性和恢复力。

不过,这种做法得在已经有比较稳定的生物钟后,才能尝试,而且不能经常这么做,否则会对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以前,我这么做过,只是不知道,刚好假日有时间,索性再试试。

健身自然不能错过,这两天,风和日丽,我也打算出去跑跑步,感受下大自然的气息。

总结

你怎么过的?

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放松的方式。有的人喜欢出去玩,有的人喜欢陪家人,有的人喜欢宅在家里,还有一些人还在继续工作。

这些都没问题,最关键只有一条,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松弛一下。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中国手机决战亚非拉

Oct 5, 2024

最高降幅或达3.85%,多银行密集下调美元存款利率

Oct 5, 2024

餐饮平价时代到来,价格战只是开始

Oct 5, 2024

君实生物进军欧洲,鼻咽癌新药获批

Oct 5, 2024

刚刚,人民币破7进6

Oct 5, 2024

叶国富豪赌永辉,新零售真能完胜电商?

Oct 5, 2024

AI眼镜的「虚火」,被扎克伯格浇灭了?

Oct 5, 2024

“价格战”不是经销商濒死的挡箭牌

Oct 5, 2024

医疗影像自主权,我们为什么非抢不可?

Oct 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