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小鹏高管姜文:MONA卖爆不是靠运气|36氪专访

文丨李安琪

编辑丨李勤

“希望订单别增加太快了,让供应链减轻一下压力。”小鹏MONA系列研发负责人姜文开玩笑说道。

8月27日,小鹏MONA系列首款车型M03上市后订单猛增,交付成为小鹏新的“甜蜜烦恼”。接受 采访前一天,小鹏姜文凌晨2点半才从公司出来。近日他驻扎在肇庆生产基地,CEO何小鹏给他下了核心任务:督产督战。

姜文的烦恼与汽车行业血拼价格、疯狂促销的大盘形成鲜明对比。

新车上市后,由于新车造型设计抢眼,纯电续航515公里起步,智能体验也继承了小鹏过往基因,加上11.98万元起的售价,M03成为比小鹏P7更火爆的车型。

一时间,订单纷至沓来。上市48小时内,新车锁单量达3万。小鹏发给供应链的信息显示,M03的订单每天都能超2000辆。还有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小鹏手上握着的M03订单超过10万。

M03的表现超出了小鹏预期,“像小米SU7一样,大家特别认可M03。”姜文说道。此前,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市24个小时,斩获近9万大定。

而小鹏之前的预期是M03月销量过万,前期的供应链产能也围绕这个数字筹备。但新车火爆之下,小鹏不得不连续在10天之内做了两个爬产决策。

姜文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肇庆生产基地,还是在供应链上。近日他在沟通最后一个核心供应商扩产拉量。

这个挑战不小。汽车行业产业链长、环环相扣,零部件的扩产涉及模具、夹具、检具和产线,其中模具加工周期是固定的,不是堆人就能加速。

于是小鹏派了设计、工艺、质量乃至物流团队,到一线去、到供应商厂子里去,联合办公。“现在是24小时接力赛,a序完了直接到b序,要保障每一道工序之间无缝衔接,争取更多时间和产能。”

MONA M03是小鹏2024年的关键销量担当。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因为滴滴的网约车平台属性,围绕M03的争议不断。不过姜文告诉 ,针对MONA项目,小鹏累计投入50多亿元,M03的确从产品定义开始就是为C端用户打造,小鹏接手后进行了百项升级改造。

在内外装部分,如主副仪表台、门板、座椅等,包括座椅型面、分缝设计,内饰的整体颜色等都做了大幅调整;而在底盘、电池等,小鹏同样投入了资源来优化,让产品更安全可靠。

智能部分,小鹏也在滴滴原有的智能座舱团队基础上,加入了更多自身的科技基因,如全场景语音、MAX版本的高阶智驾能力等。

凭借高性价比,突出的颜值与智能化,小鹏MONA M03俘获了相当一部分年轻用户。

姜文表示,在1000多个用户调研中,他们发现,有品质、有调性、愿意取悦自己的人群其实是在增加的。“尤其当代年轻人,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去买一个自己喜欢的产品。他们也关注性价比,但只要有好的产品,他们一定会买单。”

从产品的爆单来看,小鹏MONA M03的愿景没有落空。但这个价格段也是比亚迪秦、广汽埃安的销量宝地。小鹏MONA M03要取得销量与品牌长青,当下还面临产能持续爬坡、快速上量的挑战。

产能保供曾是让小鹏头疼的难题。2023年G6车型上市时,小鹏也因为供应链问题而卡住交付。

为避免MONA M03再次踏坑,姜文表示,去年12月,总裁王凤英就拉着团队开始策划、对标业内,筹备快速稳定提产。今年4-6月,小鹏还举办了三次大规模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让供应商一遍一遍去看、去开,加深对M03的了解与信心。

除了前期未雨绸缪,小鹏内部组织变革带来的势能也相当关键。在去年的组织调整中,何小鹏就亲自管起了供应链。今年初,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感慨:好的经营先学会省钱,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合理长期花钱。

姜文告诉 ,何小鹏亲自管理供应链后,每个月都要过一遍MONA M03的全链条成本,包括BOM成本、单车制造费用、物流成本、质保成本等;目标如何、差距如何、怎么追赶等,过得非常细致。

此外,小鹏与大众的合作,也让小鹏收获了不少供应链管理知识,大众百年的供应链经验也在小鹏内部传递。何小鹏曾带着内部团队去大众安徽工厂学习,包含质量保障、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大众给做了非常充分的交流,可以说是没有保留”。

换句话说,经过M03这一仗,小鹏已经建立起更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论,并付诸行动。

正如姜文所言,M03的成功不是靠运气。他透露,MONA系列的后续车型,价格会在M03基础上提一些,但价格带宽会大很多。

“我们已经沉淀成了方法论,这会成为组织肌肉记忆,保障我们持续推出像MONA M03这样的爆品。”

以下是 汽车与小鹏汽车MONA系列负责人姜文的对话,经编辑:

谈与滴滴合作:Mona“生而C端”

汽车:滴滴时代和小鹏时代的MONA,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吗?分工大概是怎样的?

姜文:对,原来滴滴时代MONA还是雏形,车处于样车试制阶段,也就是骡车之后。大部分时候带着伪装,车的精细化程度也不够。

我们接手之后,做了很多内装外装上的调整,在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都做了优化。内装部分的调整涉及IT、门板、包括座椅等,包括座椅舒适度、形面和颜色搭配等。

汽车:座舱、智驾部分也是小鹏重新搭建的吗?

姜文:内装和外装是看得见的部分。在看不见的部分,我们做的工作更多,包括底盘、电池都做了优化。自动化部分,我们接手的时候,滴滴本身就有一个智能座舱团队在做。

智能化这块,小鹏一直有自己非常独到的地方。我们接手之后,在应用层、用户能接触的层面做了一些优化和开发,我们希望尽量把小鹏的DNA加进去。

另一方面,我们把小鹏电子电气架构的原子模块,比如传感器和执行器信号这些都搭载上来,为MONA M03的下个阶段迭代创造了物理条件。

汽车:外界会说MONA M03最初是照着网约车方向设计,像后排空间、底盘动力、电池这些方面,你们的调整思路是怎样的?

姜文:这是一个蛮大的误会。我问过滴滴CEO和滴滴的高管团队,当时做车的时候,真的是生而求C端,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做网约车。

因为滴滴本身是个网约车公司,大家自然而然会联想是网约车。但我可以再一次和大家讲,MONA M03从立项之初就是面向C端的,没有考虑过任何网约车用途。

汽车:现在M03座舱系统跟小鹏天玑系统是两套方案,未来MONA系列的座舱有可能升级为天玑系统吗?

姜文:会的。MONA是一系列产品,我们是有计划和策划回归到天玑的。无论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智能是小鹏所有车型的DNA,我们会把最好的呈现给到用户。

我们也会把MONA一些音乐地图、佛珠、木鱼,这些受到好评的、有意思的点保留下来,放到天玑系统里去。

谈保供:“十天扩产两次”

汽车:最近MONA M03爆单了,您这两天的工作状态怎么样的?

姜文:昨天晚上凌晨2点半才从公司出来。订单真的超过了预期,像小米SU7一样,大家都特别认可M03,我们现在就想尽快把车交到每一位鹏友手中,这是最大的动力。

汽车:原先内部的预期是多少?

姜文:我们对M03一直蛮有信心的,今年4、5月我们认为可以做到月销1万,但发布会之后我们觉得不行,因为整个热度都上来了。9月我们继续拉产,用10天不到的时间连续做了两个拉量爬产的决策。

汽车:两年前G6上市也爆单,这次供应链筹备比上次更系统和充足了吗?

姜文:汽车产业链条特别长,去年12月份我们开始筹划这事。供应链里1万、1.5万、2万的产能有不同门槛,涉及到产线、模具、夹具、检具等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的投入,还涉及到质量的稳步提升,周期特别长。

去年12月,凤头(王凤英)拉着我们策划了今天的产能,定了目标。坦白来讲,去年策划时,有些供应链伙伴还将信将疑。还有一些供应商是原先滴滴造车项目带过来的,项目本身停了两年多,要把它重新捂热,花了一些时间。

到3月,整个供应链都已经完全热起来了。4-6月份我们连续举办了三次大规模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我们叫鹏链会。

有些供应商跟小鹏是第一次合作,不是我们原本的体系,我们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讲MONA,去看、去开M03。通过这三轮碰面,我们用诚意和M03打通了产业合作伙伴。

从有一点怀疑,到信任,到主动宣传,不少供应商说能不能买一些车去做员工福利车。

汽车:MONA爬产现在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哪些?

姜文:其实现在最大的瓶颈不在肇庆生产基地,因为肇庆基地是小鹏最畅销车型P7生产的地方,所以生产没有问题,人员经验也是最丰富的,可以很轻松拉到2-3万产能。

最大的问题在供应链,包括我凌晨还在跟供应链去沟通,就是要帮助供应链一起提产。我们派了重兵,把我们在很多零部件上形成的能力、工艺团队、质量团队都派驻到供应商,联合办公。

但客观来讲,因为有些扩产确实涉及到模具,这个不是靠个人能解决的,因为模具粗加工再做精加工,再做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就像捏泥人一样,粗加工就是把第一层泥削掉,但刀具的加工时间是定死的,我们现在是24小时接力赛,保障每一道工序能无缝衔接,a序完了直接到b序,争取更多时间和产能。我们的供应链同学,都撒到了几个关键供应商里面去,接力赛跑把产能提起来。

我之前也走访了几家核心的供应链,都可以看到我们的研发、工艺、制造、质量和采购的同学,形成一个个帮扶小组。我们也不想这么卷,卷到中秋国庆也不休息,但确实交付压力太大了。

谈供应链补课:何小鹏撸起袖子,冲在前线

汽车:外界有一个说法,MONA M03的低成本是在滴滴时代就决定了。低成本对小鹏的盈利结构还是有蛮大影响的,成本控制这块主要是谁来做?

姜文:讲个花絮,就是M03发布完了之后,我们跟滴滴的团队一起撸串,他们说这个车到了小鹏之后,成本做了大幅优化,这块的调整超出了他们期待的目标。

汽车:怎么做到的?

姜文:有几大方面。第一,公司去年做了组织调整,调整之后大师兄(董事长、CEO何小鹏)亲自下场抓供应链,他花了很多心思。

第二,还是产品,我们做了一系列改善和提升,三次跟供应商的深度沟通都非常有诚意,大师兄也亲自参加了。供应链对车的了解程度也很深,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持续降本的方案。

供应链涉及到的产线设备、模具都是重资产,在重资产领域有个逻辑叫做摊销,规模起来之后,成本摊薄就很快,后劲还是蛮足的。

汽车:大师兄(何小鹏)亲自抓供应链会体现在哪些方面?深入到哪些细节?

姜文:真的蛮细的,真是撸起袖子,冲在前线。

在成本管控这块,我负责的MONA系列,大师兄每个月都要和我过一遍MONA M03的全链条成本,包括BOM成本、单车制造费用、物流成本、质保成本等,很长的一个单子,目标,差距,如何追赶,PDCA循环,过得非常的细致。每一块成本都有目标,这一周的目标,下个月的目标,所有都以目标来驱动。

第二点是,核心关键的供应商,大师兄会亲自交流。整车制造的链条确实太长了,如果不能够很好掌控供应链,想迅速规模有质量地达到1-2万产能是很难的。

汽车:一下子上这么大量,质量体系方面有什么保障?小鹏质量管理体系是怎样的?

姜文:在质量这块,我们有个一级组织质量和安全中心,它来统筹整个公司的QC部分,就是质量体系和文化,还有一部分质量保障工作,包括研发质量、供应链质量、基地质量、静态和动态PQ感知质量,还有智能质量,这块我们可能比传统车企拆的还要细一些。

质量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果把它加在一起,还是一个蛮庞大的数字。我从传统车企过来刚加入小鹏的时候很震惊,小鹏在质量这一块的投入居然比传统车企还多。质量中心是凤头(王凤英)在带,亲自抓。

大师兄办公室有一个“行稳致远”的牌,他在内部经常讲,稳的第一个底色就是把质量做好。

汽车:小鹏对MONA M03的毛利有没有什么样的预期?

姜文:10-11月份量和规模持续上来后,小鹏到时候会公布财务报告。那时候看毛利润,会深刻认识到汽车行业真的是规模为王。规模起来后,会对我们整个供应链、其他项目车型起到反向孵化作用。

我们马上还有P7+、明年会陆续推出来其他车型。我们在整车架构和非架构部分的规模效应提升,明年会非常明显发挥出来。

汽车:M03的定价是10-15万,但像P7+是20万级的车,零部件的共用性会体现在哪?

姜文:可以掰开来看,比如说有架构件这部分,也有非架构件部分以及造型件(比如外饰和内饰部分)。车的定位、人群肯定不一样,但一些架构件、底盘件、智能化域控制器,尤其是域控制器是无差别的,硬件可以拉齐。

汽车:所以通过M03,是小鹏的供应链能力的转折点?

姜文:对,帮我们原来的供应链做了很大更新和迭代,成本管控能力更强。另外,大众这块也蛮重要,M03是第一款车,后面我们还有系列车型,我们在供应链的规模效应以及和大众的互动,是1+1远大于2。

通过这一仗,我们把每一个零件的价格和成本都摸得非常清楚,把供应业务的成本模型以及费用方式经验化或者模型化了。

汽车:大众和滴滴的联动是直接还是间接的?

姜文:直接和间接都有。我们的供应商,有一部分通过内部联动,就到大众的车型项目上了。

因为MONA到了小鹏之后,我们做了非常多零件实验和认证,包括一些耐久、功能性实验,有些实验我们又借鉴了大众的标准。有些理念可以复用,这样就会把MONA供应商拉到大众的体系去。

还有一些间接工作,我们后续车型设计和开发时,有些零件已经考虑到跨平台和通用性。我们把通用性分几级,最弱一层是仅在车上通用,往上一层级在MONA系列用,平台通用,再往上就是集团层面通用了。

汽车:大众的质量标准是很严苛的,MONA哪些零件可能会被大众看中?

姜文:真不少,像被动安全、智能的一些件,还有一些软件服务这块的。

汽车:听说大师兄去大众安徽,还带小鹏工程师们大众的工厂学习?

姜文:我们团队很多人都去过,当时是去大众安徽工厂学习生产制造方面的经验,大众给做了非常充分的交流,可以说是没有保留。

整个MONA系列的工程研发团队,包括质量保障团队、肇庆生产基地的同学跟大众有蛮高频互动和借鉴的,包括生产基地的现场管理、品质保障、物流管理等。

汽车:合资企业质量管控很成熟,但它在中国市场也有节奏上的焦虑,你有观察到,合资企业哪些流程是可以优化的?

姜文:一个月前,大众质量老大来小鹏做交流。大众有VDA一系列指标,经过五六十年沉淀下来的东西,也在不断迭代,有一些程序确实不可以逾越的,就像小孩没法越过孩童时代直接到中年或者成年,但是我们交流下来,也发现有一些点可以去做优化。

举个例子,比如在车型开发阶段,在制造基地品质培育的过程,传统车企的品质培育和互联网企业比的话,时间上会长一些。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小鹏的车做OTA升级的时候,都是千兆以太网下载软件包,速度非常快,30分钟能下来。

一些相对传统的车企,它可能要在车上挂很传统的 OBD诊断仪,但它的传输数据才500k,没法在短时间内在云上取到数据,故障的数据也很难快速分析、树立、解决问题。但小鹏MONA M03在做耐久的时候,我们跑了400+台车,数据取得非常快。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OpenAI欲攀珠峰,为何伊万卡的小叔子愿做“垫脚石”?

Oct 6, 2024

从虎扑男神看当代男性自我投射

Oct 6, 2024

为了抢夺 AI 人才,马斯克在 OpenAI 旧总部开了一场招聘会

Oct 6, 2024

黑神话,重新带火网吧

Oct 6, 2024

回顾最近30年5次大牛市

Oct 6, 2024

蓝牙史诗级更新,这回是冲着苹果来的?

Oct 6, 2024

月销过亿的“护腰神器”,直播间狂割打工人

Oct 6, 2024

曾经公开互喷的菜鸟京东,还是和好了

Oct 6, 2024

直播带货的“草莽时代”结束,小杨哥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Oct 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