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辞职辞进了精神科,日本年轻人找人“代辞职”

“我脑子有问题,所以你们很危险。如果受不了,就去跳火车吧!”

“我可是和黑社会有来往的人。”

“我会把你和你的家人推入深渊。”

看到这段对话,不明所以的人肯定以为这是某个有深仇大恨的人在放狠话。但实际上,它是日本上市公司Casa总裁宫地正刚对员工的离职谈话。

安静的办公室里,宫地正刚训斥员工的声音格外响亮,甚至能传到办公室外的区域,丝毫没给这位老员工留情面,而原因仅仅是这位员工递交了辞呈。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情况听起来可能有些匪夷所思,但在日本,“辞职难”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通病。

而为了避免前面出现的难堪场面,日本许多打工人不得不雇一个人来帮自己辞职。如今这种代辞职已经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只要花费22000日元 (约1057元人民币) ,就能帮员工辞掉一份令他们痛苦的工作。

这类辞职中介通常会代替客户,向企业沟通离职意愿,并帮助客户明确辞职日期、递交辞职信、打包和邮寄物件。

“我们常常会接到客户的电话,哭着请求我们帮助他们辞职”,日本代辞职机构Momuri ( 意为“我坚持不下去”) 工作人员透露。

那么,当很多地方的人还在因为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拼命内卷的时候,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种拼命离职的场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的打工人没有勇气,亲自和自己的公司说“我不干了”呢?

在日本,辞职辞到了精神科

在日本,离职可以有多难?

前面提到的Casa总裁宫地正刚,为了拒绝员工离职,连续辱骂、恐吓了员工4个小时,最后他还提到:“如果你想走,就赔偿公司3000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142万) 。”

除了辱骂、恐吓以及巨额赔偿之外,拖延战术也是日本管理者阻止员工辞职的惯用手段。

“每天都被各种洗脑,领导会以各种理由跟你谈话,比如说担心你辞职后的生活、建议你找到下家再辞职,这样一拖就是一个月。”

这是一位名为RK Wang的博主在小红书分享的他在日本辞职的故事。2023年7月底,当他向直属领导 (部长) 提交了辞呈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拉扯过程,最艰难的时候,他被社长 (相当于中国公司的CEO、总裁) 叫过去进行了5个小时的谈话,而主题就是劝他继续留在公司。

为了成功辞职,这位博主也分享了一些自己使用的“浑招”,比如他通过发表一些对部长不利的言论,从而导致部长辞职,为自己辞职扫清了一个障碍。但这种方法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件事情之后,该博主被社长要求去看精神科并开休职证明。但即便这样,社长也要求自己“先休3个月,再决定是辞职还是复职”。

这一番操作引得网友好奇,许多网友按照惯常的逻辑,表示:“你一定是个人才,他们才会想尽办法不让你走。”

但这种评论在日本职场却只适用一半,因为日本雇主“惜才”只是一方面,他们“惜才”的真正原因,则是日本劳动力的供需不平衡。

在日本,人才短缺已经是一个长期问题。根据日本新闻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 (15~64岁) 为73,952,000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56,000人。

▲黄色部分代表15岁以下的人口;橙色部分代表15至64岁的人口;棕色部分代表65岁及以上的人口,图源nippon

一位在日本从事IT工作的朋友对「有界UnKnown」表示,“日本的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严重,但每个企业都需要年轻优秀的人才,所以企业面临着年轻人才的争夺”。

据日本总务省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亿2435.2万人,较上年减少59.5万人(0.48%)。这已经是日本总人口连续13年减少了。

▲ 日本1990年至2023年人口变化。 橙色曲线表示人口总数量(单位: 百万),黄色柱状表示每年的增加或减少(单位: 千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稀缺的年轻人就更成为了日本企业的香饽饽。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截至今年2月1日,日本今年春季的应届毕业生就职内定率已经达到了91.6%,连续第三年刷出历史新高。同时,2024年4月入职的日本应届生的起始薪水已经达到22万6341日元 (约合人民币1万593元) ,相比去年增长了4.01%.

▲ 日本2024年应届毕业生就职内定率,图源日本经济新闻

所以在如今的日本,争夺并留住年轻人已经成为企业的必修课。许多企业为了最大化减少劳动力的流失,在辞职环节设置了多重“关卡”。

一个员工如果想要离职,需要将自己的岗位职责编写成册,以便继任者可以更快地接手工作。在正式离职前一两个月,向领导提交“退职愿” [1] ,也就是表达想要离职的愿望,并准备好接受多轮面谈,然后提交更正规的“退职届” [2] 。随后,告知客户和同事、准备送别会等。

▲ 退职届(左)和退职愿(右),图 源“日本通”

整个流程下来,大概涉及9个环节,如果领导刻意为难,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对提出辞职的员工“使绊子”。

一辈子被PUA的日本打工人

可能很多人会想,既然这么好的待遇,为什么日本的打工人还要想尽办法离职?

是为了跳槽换取更高的收入吗?答案其实不是,日本打工人拼命想要离职的原因,是因为职场长期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日本,虽然年轻员工对企业来说十分稀缺,但由于日本独特的职场文化,这些员工也在长期遭受职场的“权力骚扰”,日本管理者会利用自己的职场地位或职权,对下属或同事实施压迫行为,比如人格贬损、语言暴力、强迫员工加班等。

美版知乎Quora上就有人提问“日本公司对员工是否真的太严格、太苛刻了?”一位在日本工作的网友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他描述日本职场相当压抑,办公室规则“十分愚蠢”,比如“禁止员工在办公室的任何地方查看手机”,就像很多地方为了吸烟单独设立吸烟区一样,日本也在公共场合设立“电话区” (Phone Area) ,如果要接打电话,需要在这里进行。

▲ 日本电话亭,图源 Pinterest

此外,日本没有病假,“如果你感冒了,很难去办公室,你就需要占用你的假期时间,你根本不能请病假。”即便发生台风或地震,也必须准时上下班。

盖洛普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劳动者对职场环境的不满程度很高,41%的人表示工作压力很大。40%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是换工作的好时机,33%的人正在寻找新工作或收集新工作的信息。

可悲的是,当这些事情正在发生的时候,即便是稀缺的年轻劳动力,也没有改变局面的话语权。

一方面,日本职场有一条传统规则——终身服务制,这意味着不仅你自己,你讨厌的人也会在这家公司呆一辈子。公司的人员不流动,环境就很难发生大的变化,职场霸凌、欺辱的现象,可能会一直存在。

另一方面,日本是一个极度讲求礼仪和规则的国家,“拒绝”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主动提出辞职的行为本身,会被解读为“不尊重人”。

但新生代的日本年轻人的职场观念已经改变,终身雇佣制带来的“稳定性”并非他们就职考虑的首要因素, Mynavi的一项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良好的薪酬”包括薪资和假期规定,是他们选择雇主时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气氛”排第二,再来才是传统日本人最在意的“稳定性”。

日本职场中,年轻人的新思潮和老一派的规矩之间,正在发生着冲突。

他们不愿意一辈子退不了休,也不愿意一辈子被PUA。

但在已经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制度双重挟持的局面下,日本年轻打工人,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

“代辞职”,拯救年轻打工人?

进退维谷的日本年轻人,最终选择了找人帮自己辞职。

日本代辞职机构“Momuri”每天都忙于为客户打辞职电话的业务。其运营经理Shiori Kawamata表示,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收到了多达11,000份客户咨询,其通常客户群体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并且工作时长不满6个月。

Momuri展示了这项业务的整个沟通过程,他们在接到委托后,就会代替委托人向雇佣他们的公司拨打电话,并代替委托人向公司提出离职沟通。

▲ 日本代辞职机构Momuri官方,图源YouTube

比如一位30多岁,来自教育行业的男士打电话向Momuri求助,希望能成功辞职。

代辞职工作人员接了案子后,拨通对方公司电话,“我的客户受不了长期占据周末时间工作”,“他辞职的意愿很强,之所以选择找我们沟通,是因为他觉得直接提离职非常困难。”

确认好辞职手续和日期后,代辞职工作人员开始核对私人物品以及辞职后所需文件。

整个流程十分标准化,通常先问候、传达辞职意愿、确认辞职手续和日期、物资确认、文件确认,最后再沟通后续处理。

在电话里,代理人会帮助客户详细沟通每一个辞职环节,包括保险安排、辞职信格式,甚至个人物品会用抽绳袋包装邮寄到某个确切的地址。

可以看出,只要是代辞职机构能代劳的环节,员工一点都不想掺和,他们尽一切努力避免直接与公司接触。

他们不希望直面来自企业高管的愤怒。

某日本代辞职机构表示,“有些人的辞职信被撕了三次,即使跪在地上磕头,雇主也不让他们辞职,于是他们就来找我们了。”

代辞职,充当了雇主和员工之间的“缓冲带”,既隔离了来自雇主的怒火,也阻挡了“隐忍文化”下员工的尴尬。

结语

2018年,日剧《大叔的爱》中的一句台词,风靡日本——“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

▲ 日剧《大叔的爱》剧照

这种现象,随着日本社会矛盾的持续加剧,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2000年之后出生的日本年轻人,显然更不愿意接受传统日本职场带来的“规训”。

但“代辞职”真的是一种出路吗?

答案可能也不那么肯定,代辞职虽然通过中介的方式,缓解了雇佣双方的直接冲突,但也彻底隔绝了双方沟通的可能。

问题仍然存在。

辞职变得更加简单了,但职场里,雇佣者仍然掌握着权利,可以肆意的辱骂、欺压和PUA员工。从这个角度来看,“代辞职”也许并不是协调劳资双方的桥梁,反而成为加剧双方差异的城墙。

本质上,代辞职仍然是一种妥协,而日本职场真正需要的,可能是一种对抗,一种由年轻人主导的,真正的对抗。

释义:

[1]退职愿:一种非正式的文件,类似于表达辞职意向的“辞职申请书”,该文件的提交通常是为了与公司开始讨论辞职事宜,并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

[2]退职届:正式的辞职通知,一旦提交,它就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员工的辞职申请正式生效。退职届的提交意味着辞职是不可逆的,且法律上公司不再有义务阻止或挽留员工。

参考资料:

[1]:https://bunshun.jp/articles/-/43749

[2]:https://www.nippon.com/en/japan-data/h01967/

[3]:https://www.nucba.ac.jp/en/press/career/entry-25205.html

[4]:https://www.quora.com/Is-it-true-that-Japanese-companies-are-too-strict-and-harsh-on-their-employees

[5]: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0144

[6]:https://edition.cnn.com/2024/08/31/business/japan-workers-resignation-agencies-intl-hnk/index.html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消息称三星电子Q3营业利润不及预期 与存储芯片业务有关

Oct 9, 2024

《楠丁格尔先生》片名惹争议,“女性主义叙事”如何不犯“众怒”?

Oct 9, 2024

国庆餐饮,热辣滚烫

Oct 9, 2024

Today、每一天便利店为何纷纷发力平价精酿啤酒?

Oct 9, 2024

不付智商税,拒绝做韭菜,AI PC要不要买?

Oct 9, 2024

台积电9月份营收78亿美元 同比继续大增环比也略有增加

Oct 9, 2024

泰国豪门,开了上海办公室

Oct 9, 2024

商业场景创新奖|未来城市大奖2024初评巡礼

Oct 9, 2024

ChatGPT新能力要做Copilot?

Oct 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