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连亏7年,寒武纪市值凭啥破千亿?

9月24号以来的A股超级暴涨行情中,此前长期大幅下跌的科创板,成为此轮行情表现最牛的板块之一,其中的板块中坚寒武纪,甚至一举创下股价历史新高,市值超过1400亿元。

上市4年来,寒武纪股价跟随科创板同样经历过大幅下跌,公司业绩状况也备受市场质疑。如今再次被推到历史高位之后,寒武纪亟需用实力自证身价。

01 巨头狂飙

寒武纪本轮创出历史新高的上涨行情,其实早在2022年底时已经开始,启动时间远早于A股和科创板整体大盘。

彼时,寒武纪股价已从上市首日的历史高位下跌超过80%,大有成为第二个中石油的趋势。

拯救寒武纪的救命稻草,无疑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和英伟达的强势爆发。

随之而来的是,国内AI大模型的疯狂竞争,以及国产替代的时代趋势,极大地催生了对国产算力和AI芯片的需求,踩上风口的寒武纪,股价因此迎来了飙升时刻。

2023年以来,寒武纪股价暴涨535%,在A股近700只人工智能概念股中排名第一;2024年,寒武纪股价大涨157%,仍然是表现最好的人工智能概念股之一。

寒武纪的暴涨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与AI上游产业链中光模块、PCB等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不同,处于行业中游的寒武纪并没有相应的业绩支撑。

成立8年来,寒武纪公布的7份年报全部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了50亿,今年上半年,公司仍然亏损5.3亿。

如果说科技创新企业早期盈利难还可以理解,那么研发的下降和营收的下滑,却透露出丝丝寒意。

2023年,寒武纪营收7.09亿,同比下降2.7%。研发费用11.18亿,同比下降26.63%。评价早期科技公司的两项重要财务指标,均出现成立以来第一次年度下降。

今年上半年,两项指标仍然没有起色,公司营收只有6476万,同比再次大降43%,研发费用4.47亿,同比下降7.27%。

▲来源:同花顺

股价和业绩的背离之下,聪明资金已萌生退意,上市之前的部分原始股东,早已选择在高位减持甚至清仓套现。

2022年三季报,原本持股1.17%的科大讯飞从10大流通股东中退出;2023年三季报披露时,原本持股1.74%的阿里创投也已退出十大股东之列。截至2023年10月,寒武纪的5名创始股东国投创业、南京招银、湖北招银、宁波瀚高、古生代创业均已实现清仓式减持,累计减持套现超41亿元。

相比之下,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似乎更有耐心,股价大涨一年多之后,寒武纪的股东人数不减反增。在历史高位对寒武纪仍然趋之若鹜的股民,或许是对公司当下的困境保持了足够的理解和耐心,自带光环、盛名已久的寒武纪,作为AI盛宴和国产替代的最强竞争者之一,被大家寄予了极高的期待。

02 盛名之下

寒武纪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却紧跟AI的时代脚步,而且自带耀眼光环。

2016年,谷歌研发的AlphaGo机器人轻松击败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被科技界定义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加速发展的象征和起点。

那年3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命名为“寒武纪”,颇有些为行业开天辟地的意味。

随后课题组负责人之一陈天石将该项成果投入产业化,带领一批同样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行业精英,逐渐发展成中国AI芯片领域的标杆公司之一。

成立后的第二年,寒武纪即成为华为的供应商,其推出的1H处理器帮助华为提升了麒麟980芯片的AI性能。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771.27万元、1.14亿元,几乎成为公司所有的收入来源。

2018年,公司开始自研芯片,推出思元100云端智能芯片,第二年推出思元270云端智能芯片和思元220边缘智能芯片,实现了终端、云端、边缘端产品的完整布局。

“技术天才型”创始人、专业素质过硬的研发阵容、完整的产品布局、加上华为“AI推手身份”的加持,让寒武纪备受资本青睐。成立之初的两年多里,公司便完成6轮融资,合计募资金额46亿元,上市前估值超过200亿,跻身国内最知名的AI独角兽公司行列。

2020年7月,寒武纪登陆科创板,正赶上A股白马股大牛市阶段,顶着“AI芯片第一股”的光环,寒武纪上市当日暴涨3倍,市值冲破千亿大关。

上市即巅峰的寒武纪,危机也在这时悄然来临。

2019年,华为启动AI芯片自主化,寒武纪自此不仅少了一个大客户,更平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2020年-2022年,失去了大客户华为的寒武纪营收增速锐减,而华为昇腾在AI芯片市场的份额则快速提升。

IDC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AI加速卡出货量约为109万张,其中英伟达市场份额为85%,华为市占率为10%,百度市占率为2%、寒武纪和燧原科技均为1%。在英伟达芯片受到限制之后,华为显然已成为比寒武纪更成功的国产替代者。

行业格局和经营状况的变化,给寒武纪的股价带来了巨大压力。上市后的2年多时间,寒武纪股价经历了巨大下跌,耀眼的光环似乎也逐渐褪去。

03 亟需正名

与英伟达、华为等经历了数十年历练的全球巨头相比,成立8年的寒武纪既年轻又弱小,但是常年专注于AI芯片领域,也让公司积累了一定竞争力,这是寒武纪近2年股价重回巅峰的基石。

早在2021年,寒武纪即发布了首个智能训练芯片思元290,同年发布的思元370,是训练和推理一体的产品,推理算力为256TOPS,相当于英伟达A100的40%,训练算力为128TFLOPS,大约是英伟达A100的20%左右,在阿里云、浪潮、曙光等服务器厂商和科大讯飞等AI算法层面的公司都有批量出货。

2023年,寒武纪发布新一代智能芯片思元590,性能直接对标A100。根据百度内部的测试结果显示,寒武纪思元590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模型,但是不同模型的差别性非常大,有些模型的训练性能已经非常接近A100,但是也有很多模型的训练性能只能在A100的50%左右,综合性能应该接近A100 80%的水平。

从技术架构来看,Al芯片主要分为GPU(图形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ASIC(专用集成电路)三大类。英伟达采用的GPU架构,是较为成熟的通用型人工智能芯片,包括寒武纪在内的国内产商采用的主要是ASIC架构,属于针对人工智能特定需求的定制芯片。2022年全球AI芯片市场中,GPU占比达到89.0%,ASIC还只有1%左右。

从长期来看,目前市场份额较小的ASIC芯片,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数据,中国2021年AI芯片市场400亿,到2024年预计将增长到2302亿元,3年之内将增长5倍以上。国内AI芯片的高速增长,无疑会为国内主流的ASIC芯片提供加速赶超和替代的机会。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SIC芯片的技术特点,也预示着向好的前景。

与GPU技术路线不同,ASIC架构通用性会比较差,但是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把算法固化到硬件里边,算力其实可以做到比GPU更高。

由于低功耗、高效率的特点,ASIC芯片特别适合功耗较低,空间较小的智能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可能成为ASIC芯片率先放量之处。未来随着ASIC芯片的不断迭代和下游的需求变化,可能还将在数据中心、自动驾驶和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大量替代GPU芯片。

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寒武纪显然是国产替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是要拿到更大的蛋糕,仍然有巨大的压力。

压力首先来自资金问题。

2020年上市之初,公司募资额只有25.82亿,不到同期上市的中芯国际二十分之一,上市第三年,公司提出26.5元的定增预案,也遭遇监管质疑,最终募资额一降再降几近腰斩。芯片研发需要巨额投入,缺少造血能力的寒武纪,能否保持技术优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供应链影响。

寒武纪的晶圆代工、芯片IP及EDA工具、封装测试等供应链相对集中于美国和中国台湾省,2022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供应链的压力对公司的影响不言而喻。

面对前所未有的时代浪潮,资本市场有信仰、有情怀,但是不可能对任何一家公司有无尽的耐心。

主题投资的热潮过去之后,市值已过千亿的寒武纪能否摆脱供应链压力并尽快实现盈利,从而实现资金上的自我造血和技术上的持续迭代,是公司赢得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625Ah是下一代储能电芯最优解? | 最前线

Oct 11, 2024

PD-1“折翼”胃癌背后

Oct 11, 2024

消费下降创意枯竭,没人“沉迷”游戏了

Oct 11, 2024

苹果 Vision Pro 负责人即将退休,接任者可能也是库克接班人

Oct 11, 2024

国庆假期到底开了多少户?

Oct 11, 2024

估值缩水超200亿,这家游戏公司计划重返IPO

Oct 11, 2024

90后教授,刚刚融资第五轮

Oct 11, 2024

上涨近两年后,美股牛市还能走多远?

Oct 11, 2024

中网票房收入超8000万,郑钦文功劳有多大?

Oct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