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00后实习生,对大厂祛魅了

“晚上12点下班被Mentor约谈是什么体验?”

“我在春招中以0.01%的概率抽中了大厂实习的群面机会,你也来试试吧!”

两年前,看到这样的调侃,小迪只当是笑谈,但真的在大厂实习了一遭,她才知道这是命运的“回旋镖”。

犹记得实习第一天,她站在公司高耸的大楼前,看着衣着光鲜、手捧咖啡的年轻男女涌入大门,想象着他们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开开会头脑风暴,就能创造出惊艳的产品来,耳边好似有人对她说:“欢迎来到精英世界。”

没想到,此后她再没能在天黑前离开这栋大楼,年轻活力的氛围、平等开放的环境仿佛只是传说,取而代之的是螺丝钉、时薪低、PUA等日复一日的抱怨。

随着高歌猛进的互联网大厂逐渐回归商业本质,曾被看作是职场“金钥匙”的大厂实习开始褪色,像小迪一样对大厂祛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在互联网实习社区中,一众大厂、中厂“喜提”低分,被打负分者也不在少数。

从“一年四段大厂实习”的辉煌到“再也不去大厂实习”的觉醒,实习生们开始打破幻想,选择逃离。

01 去大厂历练,却只学会了做PPT

“我们正在开发新业务,需要实习生来一起试错……”HR介绍工作内容时,巧巧呆愣了几秒,怀疑自己听错了。

她一直以为,那些动辄几亿用户的互联网产品,应该是985和海归精英们夜以继日开发出来的,没想过也可能是“几个Mentor带一帮实习生试出来的”。

但短暂的惊讶之后,她很快接受了现实,毕竟这或许才是大厂真实的工作方式,而且能从0到1参与产品开发全过程,也是她求之不得的机会。

在巧巧看来,大厂就是职场界的“清华北大”,里面遍地是牛人和优秀项目,有幸能给“大神”们打下手,对自己工作能力、职业技能的提升大有裨益。

没有犹豫,她丝滑地接下了offer,准备迎接自己脱胎换骨的时刻。小迪收到大厂入职通知后也是踌躇满志,正式实习前,她特意学习了编程语言,希望能在大厂一展身手。

但投入工作后,她发现自己其实只要熟练使用PPT和Excel,就已经超越了90%的大厂产品实习生。

“抓紧时间把PPT再优化一下。”距离开会不足半小时,Mentor仍在鼓励她加油干,一副对项目势在必得的样子。

但小迪十分心虚,他们正在策划的新功能,号称玩法迭代、圈层突破,可许多竞品APP已经推出了类似产品,甚至公司内部还有其他组在“赛马”,他们既不占先机也没有独特之处。

这样重复“造轮子”的还不止他们组一个,小迪感觉大家就是在“用时兴的概念和大厂黑话包装PPT”以及“做出点漂亮的数据再包装一遍PPT”之间切换,并没有太多创新。

在小迪眼里,Mentor“50%的时间在做PPT,30%在开会汇报,剩下20%才会用来输出有价值的方案和设计”,实习生的工作则更琐碎,往往只是帮忙做几页无关痛痒的PPT,在核心技能上几乎没有上升和精益。

相比于小迪,做内容运营实习生的小羊接触到了投放、追踪等关键工作,但她在大厂实习的体验感依然不佳。

刚入职的时候,她就发现自己周围一圈都是实习生,正职员工坐在透明玻璃墙背后,跟他们离得很近,大门却不相通。

她与Mentor完全通过工作软件交流,一周见不到3次面,与大神、牛人面对面交流学习更是天方夜谭。

甚至小羊将工作成果提交过去时,Mentor也只是简单地回复“优化一下”,从不告诉她具体如何优化、改进,有时问急还会敷衍她“这不是你该考虑的事情。”

这让小羊有些沮丧,不过她还是兢兢业业地运营着后台,Mentor没空指导,她就自己去分析当下的流行内容,洞察用户的喜好,绞尽脑汁把数据做得更好。

“大厂实习就是公司在提前筛选人才。”小羊的目标很清晰,不想当“一轮游”的打杂工具人,那就要努力证明自己。

进入大厂“开荒”的巧巧也是这么想的,几个月苦干下来,她成功进阶到可以独立负责一个细项的段位,但随着对大厂融入加深,她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02 高薪和高福利只是大厂病的遮羞布?

客服:“这个数据有问题,请@业务产品帮忙看看”

业务产品:“我查了,请@中台产品排查一下”

中台产品:“这没问题,@中台大数据研发”

中台大数据:“我也ok,@业务后端研发”

业务后端研发:“没查出问题……”

刷到这篇吐槽帖的时候,巧巧狠狠点了一个赞,果然大厂人都逃不掉甩锅、扯皮的荼毒。

刚入职的时候,她还可以一门心思扑在具体工作上,干着干着却发现,部门对接快挤占了一半的工作时间。“明明一个团队可以完成的事,为什么非要分五六个团队去做?”大厂复杂的工作流程和模糊的职责划分让巧巧感到困惑。

更令她无语的是,皮球经常来回踢了好几天,需求还是悬而未决,以高效著称的大厂运行起来卡得像生锈的齿轮。

当然这也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巧巧觉得自己的沟通和执行能力,正是在一次次的进度倒逼、团队拉扯中锤炼出来的。

尤其是独立负责部分工作后,她意识到闷头做事在职场行不通,与人思辨更能快速找到问题最优解,甚至要敢于秀出自己的工作,才能争取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只不过代价是得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窗外夜色渐浓,刚忙完手上工作的东子,捧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去食堂干饭,手机里突然跳出“7点半准时开会”的通知。

他心里泛起一丝无奈:白天分明有大把时间开会总结,大厂的领导们却总是约在下班之后。而且几个人坐一起聊一两个小时,最后达成的共识就是回去改PPT,除了工作时长其他啥也没增长。

一场场会议堆积下来,安心干活竟然成为了一种奢求,东子每次赶着末班地铁离开办公室,工区还有许多刚从会议室里出来的正职员工在埋头苦干。

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里,他感觉人都变成了冷冰冰的工作机器。

又是一个披星戴月的夜晚,东子正全神贯注地赶报告,猛然被“咚”的一声闷响打断。他从工位上站起来,看到一位正职晕倒在不远处的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东子紧张到手足无措,但周围其他正职员工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做自己的工作,只有两三个人跑过去抢救。

其中一位同事叫了救护车,她问另一位和病人关系不错的员工能否陪同送医,后者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我手头还有工作要做,去不了医院。”

那一霎,东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敢相信大厂人已经被摧残得如此冷漠。

年年也亲眼见识了大厂内卷之严重,但她选择迎难而上:“实习生都能月入7000,还有下午茶和各种福利,足够我的精神损失费了。”

更何况,大厂实习还是找好工作的必经之路,年年认识的一位学长,只有二本学历,靠着一身过硬的技术挤进大厂实习,最终留用,没几年就在一线城市买了房。

她坚信“现在的辛苦,都是为以后找工作时手上增添更多筹码”,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天地。

03 大厂实习的光环正在失效

一结束面试,向洋就气愤地把简历一股脑扔进了垃圾桶。

“统筹、协调、赋能……你简历写得很漂亮,其实就是客服而已?”片刻前HR的追问,像一个响亮的巴掌,打得她脸上火辣辣地疼。

向洋之前在大厂电商运营部门实习,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商家打电话,但大厂实习干的都是dirty work,她只是像所有人一样,把打电话包装成“渠道运营”,统计客户数量美化成“数据分析”,一项项写进了简历里。

没想到久经沙场的HR们也早已熟知套路,几个专业问题盘问下来,向洋越答越没底气,最后甚至胡言乱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折戟而归的她,既羞愧又有些愤愤不平。犹记得前几年,大厂实习还是就业市场“硬通货”,学长学姐只要有任意一份,找工作时都能横着走。

而如今,BAT、TMD的实习生遍地都是,每年以数万的数量在增长,部分大厂仅仅是暑期实习生,招聘人数就一度占到员工数量近10%。

叠加互联网寒冬,大厂实习从“香饽饽”变得不再稀奇。

211本985硕,3段互联网实习经历,连头部大厂的简历关都过不了,朋友向小迪哭诉自己的经历时,她也瑟瑟发抖。

小迪从本科开始实习,一路卷了5份,以为这已经可以驰骋就业市场了,临近毕业一瞧,身边同学人均两三段大厂实习,连成绩垫底的同学都不例外。

甚至有时候,多段大厂实习还成了减分项,“HR会质疑实习的真实性。”她说,平均每段实习不过三个月时间,按大厂拧螺丝的风气,“含水量”可想而知。

有学长经验“保驾护航”的年年,没有像小迪一样不断变换实习阵地,如正职一般辛苦的岗位,她一干就是一年多。

毕竟在一个地方待得越久,留用的概率越大,刚入职的时候,Mentor也拍着她的肩让她好好干,“争取留用,就不用去卷秋招春招了。”

项目组里跟她一样打算的人不少,一位985本硕为了打好这份工,读研之后就一直在校外实习,抽空完成自己的学业,忙碌到连研究生导师都不太认识他。

他已实习近两年,可以独立完成项目,平时开会侃侃而谈,和正式员工没什么差别。年年以为他留用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被部门领导约谈回来,他却坐在对面,红着眼眶掉眼泪。

坏消息很快传来——领导突然通知所有实习生,部门没有留用的Headcount了。

年年也慌了神,这两年裁员、优化的消息不断,缩招在意料之中,但她觉得企业终究是要校招,自己好好干应该有一丝希望,没想到现实如此残酷。

更令她心寒的是,有实习生打探到,砍HC的决定其实早已下达,但领导怕他们中途跑路,还是照常画饼。

深感受伤的年年连班都不愿意加了,第二天就提了离职。她把自己的血汗经历发到社交平台上避雷,结果每天还是有许多人来向她取经,想挤进大厂实习。

年年一开始以为是大厂滤镜不够稀碎,后来校招季差点收不到offer的时候,她才想明白,如果不卷大厂实习,大家可能真的颗粒无收。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逃离“京沪”的金融人,都在“老家”闷声发大财?

Oct 13, 2024

马斯克“星舰”今晚第五次试飞,将表演“筷子夹火箭”

Oct 13, 2024

港股再迎智驾芯片公司,600亿估值独角兽通过聆讯

Oct 13, 2024

交500亿,终于出狱,美国“头号冤种”,只剩表面风光

Oct 13, 2024

大厂这波都被“逼急”了

Oct 13, 2024

毛戈平半年营收20亿,国内上市TOP10格局要变了?

Oct 13, 2024

小杨哥围剿小杨哥

Oct 13, 2024

便利店怎么创新?

Oct 13, 2024

近9000亿资金涌入ETF,谁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

Oct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