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大UP质问平台为什么视频越来越糊,答案比问题要复杂得多

文|王毓婵

编辑|乔芊

10月8日,在全网拥有超千万粉丝的视频创作者@影视飓风发布了一条视频,标题为《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这条视频揭示了视频平台为降低流量费用支出,通过降低码率和调整编码格式压缩视频画质的现象。

“2024年,4K视频你应该已经司空见惯。各家平台争先恐后在画质上做文章,我们也在不断更新设备,提升节目的质量。但我们在平台上发出来,你最终看到的视频,却变糊了。未来我们看到的视频的画质,可能都不如2020年。”@影视飓风频道的UP主潘天鸿在视频开头说。

潘天鸿展示的“行业潜规则”包括:视频平台会通过降低视频码率、改变编码格式、随着观看人数增加而逐渐降低画质,甚至锐化视频来掩盖清晰度下降的事实,最终达到节省平台流量开支的结果。潘天鸿说,这类做法在国内的视频平台之间普遍存在,使得国内观众们看到的“4K视频”实际上只是码率不足的“假4K”。

B站动态截图

视频发布后不久就在全网下架,更加重了大家对背后隐情的猜测。@影视飓风通过社交平台回应称:“因为多方原因,有关清晰度的视频只能全网下架了,我们仍然希望互联网技术可以不断演进,让大家看到更清晰的视频。”

“宽带成本”的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互联网而诞生的老问题。而今,随着相机、显卡等硬件设备的升级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高画质视频出现,这一问题也在逐渐被激化。

想看高画质的视频,为什么会那么难?除了付费和看广告外,普通视频用户还有打赢“高画质保卫战”的机会吗?

影视飓风视频画面截图

为什么YouTube的视频更清晰?

关于“为什么YouTube视频更清晰”的问题,国内早有专业人士讨论过。在“影视飓风事件”引发舆论之后,@评论尸在2020年撰写的公众号文章《谁也成为不了中国的 YouTube》也再次成为了热门。这篇四年前的文章详细地解读了 Google 通过技术手段和谈判技巧降低 YouTube 宽带成本的历史。

在国内,运营商强势于平台方,网站运营者需要向运营商付出带宽费用,来保障用户访问速度;而在国外,Google 处于绝对强势地位,运营商反而需要主动和 Google 的机房对接,也就是说,网站运营者不额外付费,甚至能管运营商要钱,用于改善用户访问。

另外,Google 还曾购买大量暗光纤(Dark Fiber)并成立自己的宽带运营商 Google Fiber,用来“吓唬运营商”以获得更多话语权。法国的所有运营商曾与 Google 博弈,尝试迫使对方接受类似中国目前的付费租用模式,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一系列操作让Google既节省了宽带成本,又能够向用户稳定输送高画质视频,进而让短视频的生产可以“一本万利”地无限复制。YouTube不需要把高画质设计为某些顶流明星内容的“专享”,而是让小镇青年也能展示高画质内容,直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明日之星,给平台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

@评论尸在文章中展示了一个数据:2009 年,数据监控公司 Arbor Networks 就曾发布一份报告称“YouTube 带宽成本几乎为零”——YouTube 当时几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视频网站,在拥有 1000 亿播放量的情况下,流量只占全网流量的 6%。

但Google模式在国内并不能复制。这里面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话语权强如当年的Google的视频公司,即便强如今天的Netflix也不行;二是国内的电信运营商比美国更加“寡头”,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少数几家运营商手中,上游过于强势。

为了理解第一个原因,我们以Netflix为例。Netflix到今天,也没有给用户在影片播放页面手动调整画质的权利。当你的网速差还硬要看Netflix时,Netflix会优先保障流畅,然后向你展示如同马赛克一般极其差的画面。有时候,用户不得不来回退出播放界面,以让平台重新判断网速,再自动调整画质。

Netflix默认高画质,但实际在播放时以流畅优先,且用户无法手动调整正在观看的影片画质

但是Netflix付出的流量成本却更高。2014 年,Netflix 已占北美上下行总流量的 32.39%,而 YouTube 仅占 13.25%。但是YouTube的播放量和用户数却是 Netflix 的几十倍。

为了理解第二个原因,我们可以探究国内上市公司财报中的信息。B站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虽然今年上半年,为B站提供带宽服务的提供商总数多达 103 家,但只有其中 4 家“提供了 10% 或以上本集团服务器及带宽支出的服务”,而且这 4 家公司,占据了支出的 53%。

寡头服务商的话语权之强可见一斑,且不说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没有像 Google 当年那样囤积暗光纤的空间,即便故技重施,也不可能达到争夺话语权的效果。

所以说,提供免费且高质量的视频,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且是一家巨头公司只能在特殊时代完成的奇迹。当然,如同影视飓风所说,名义上“自称能提供4K视频”并售卖会员,但实际上却偷工减料,则是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了。

平台节省成本了,然后呢?

平台节省带宽成本,是一个普遍趋势。

去年,B站营业成本为人民币171亿元,较2022年减少5%。财报中提到,该减少“主要是由于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导致服务器及带宽成本、员工成本、内容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减少。”

2023年,快手也一样降低了带宽费用及服务器托管成本,从 2022 全年的 66.24 亿,降到了 2023 年的 59.87 亿。

快手财报截图

爱奇艺为了降低宽带成本,甚至尝试过搞偏门的技术创新——自研HCDN技术,让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把该用户本地缓存的视频共享上传给其他正在观看该视频的用户,从而实现整体降低70%的带宽成本。优酷土豆也曾在2014年推出过类似的产品。

几乎所有平台的带宽成本,都是在这几年用户增长+用户使用时长增长+视频数量增长的前提下完成的。负担加重了,付出反而变少了,可以说这是真正的“不可能三角”。画质清晰度的“偷梁换柱”也是必然的结果。

影视飓风的视频,将这个话题从桌子下挪到了桌面上。许多人开始讨论,在平台不愿意付出更多成本的前提下,如果用户还是希望看到高质量的视频,该怎么做呢?

首先,提升会员付费标准可以吗?事实证明不太行。长视频平台已经在前两年以用户流失的惨痛教训证实了,中国的观众并没准备好会员费用涨价。而且,即便是涨到每月将近100元人民币的高价,这个问题也一样解决不了,前文所说的 Netflix 就是证据。

其次,像YouTube一样,给短视频也加上贴片广告可以吗?也不太可能。

用户面对专业和非专业内容的耐心不同,要求用户在看“非专业自制内容”之前还要忍受广告,本就是反人性的。所以 YouTube 设计了允许跳过贴片广告的机制,但即便这样,当贴片广告最初在YouTube出现时,海外也不乏批评之声。上下滑动的竖屏短视频内容虽然给信息流广告留出了空间,但即便是抖音这样广告加载率接近饱和的短视频平台,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并不能保证高画质的稳定。

影视飓风的视频中出现了抖音相关素材

而且,广告市场在目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收缩,以及用户消费降级的浪潮,也让“广告主替观众买单高画质”变成了一厢情愿的设想。

讨论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很难找到一个能协调服务商、平台方和用户三方的答案。扣帽子和搞对立只能发泄情绪,但无益于解决问题。也许,未来的问题,也会有未来的解决方案。我们即将进入一个AI全面改善内容的世界,AI也不应该仅被应用于“拆分画面、降低画质”耍小聪明。在新的计算方式解决旧的问题之前,平台还能做什么呢?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瑞幸生椰拿铁背后供应商抛出40亿扩产

Oct 13, 2024

盲盒直播:年轻人为何买单?

Oct 13, 2024

马斯克亮出的“王牌”,杀伤力尚未显现

Oct 13, 2024

长视频,陷入「产能过剩」大时代

Oct 13, 2024

特斯拉招聘暗示,公司计划内部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Oct 13, 2024

网约车抽成迷局

Oct 13, 2024

小米官网整合 POCO 品牌,后者独立网站即将关闭

Oct 13, 2024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再发日元债,又要买日股?

Oct 13, 2024

科沃斯扫地机器人被黑客入侵,追逐宠物并辱骂主人

Oct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