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为什么年轻人要带妈妈看女性电影

这个国庆假期,许多年轻人掀起了带妈妈去看《出走的决心》的热潮。这部以自驾阿姨苏敏为原型改编的电影,用生活流的朴素情节还原了一名母亲陷于婚姻、家庭、母职等困境的妥协与反抗,成为想要改善家庭关系的年轻人的最强嘴替。

但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能理解苏敏与儿女的苦心。有人质疑这部电影煽动男女对立,有人感叹好电影来得太晚,充斥于网络的争执与讨论,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电影营销的推手。截至发稿日,《出走的决心》票房已经过亿,成为内地影史横跨中秋和国庆档家庭片总场次榜的NO.1。

#01 带妈妈看电影,年轻人却破了防

看到上映信息后,来自深圳的芝芝果断买了两张电影票:一张给自己,一张给妈妈。

芝芝的妈妈是河南人,今年56岁,以前是会计,生了弟弟之后就辞去工作,做了一名全职主妇。在芝芝心中,妈妈是很不一样的:喜欢开车自驾,虽大半辈子受困于家务劳动,但内心是向往自由的。

“我妈在我心里,也一直是位苏阿姨。”

2020年,来自河南郑州的56岁的苏敏,决定自驾出游,逃离压抑的家庭生活。4年期间,苏敏一个人经行全国400多个城市、驰骋17万公里。这些经历被发布网络后,“活出自我”“女性觉醒”等赞赏把苏敏推向风口,影响力大到海外媒体都称她为一名“无所畏惧的公路旅行者”。

苏敏的故事被拍成《出走的决心》。电影里,女主角也曾是一名独立女性,但她对大学、爱情、同学会、远游的憧憬,统统让位给了“对家人来说更重要”的事情,被无止境地索取、规训。芝芝认定,自己的妈妈与苏敏有种种的相似之处,一定会与电影共鸣。

电影结束后,芝芝却后悔了。

当她表示自己被电影震动到流泪时,妈妈的回答凉了她的心:“这有啥好哭的?如果是我,我就不走,我就愿意给女儿带孩子。”

妈妈甚至还为影片中的父亲申辩,“他对女儿挺好的。这女的干嘛逼得这么狠,现在搞得像仇人,让对方在现实中怎么见人?”

原本希望妈妈能够得到哪怕一点点觉醒的芝芝,被妈妈直怼有毛病。“原来,我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秉持着我最讨厌的价值观。”

图|芝芝的经历得到了许多同龄人的共鸣

有着相似经历的网友们也纷纷破防,困惑妈妈们为什么对电影无动于衷。

有人感慨几十年的价值观难以靠一部电影去改变;有人分析妈妈们难以否定自己数十年的付出与隐忍;有人愤怒自己与妈妈一向三观不合,这次彻底死了心。

无论声浪的朝向如何,《出走的决心》在豆瓣被近9万用户打出了8.6的高分,成为今年口碑最佳的国产片之一。它逐渐扩大的影响力,正在感染更多的人。

《出走的决心》上映后,小红书用户“罗卜知道啦”远程买了一张票,请远在南宁的妈妈看电影。

在“罗卜知道啦”心中,妈妈一定程度上是名女强人,“是一个注重教育且执行力很高的女性”。在爸爸相对保守的情况下,是妈妈倒逼着搬家、换城市、转校,为女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罗卜知道啦”的北大文凭,离不开妈妈的付出。

要强的妈妈虽然成功拿到了医师证与会计证,一次次证明自己的事业独立,但也逃脱不了家庭困境:女儿出国升学需要用钱,必须节省;丈夫向来不支持自己,惯于用语言泼冷水。

“我爸爸其实很会做菜,也会承担家务,但他是言语上的暴君。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外人看来,我爸爸是一个很不错的男人。”常人或许不理解,表象一切都好的家庭,妈妈到底在痛苦些什么。但作为女儿,“罗卜知道啦”非常理解母亲的处境。

“观影前,我妈小心翼翼地跟我说,害怕看完电影后会忍不住提离婚、想出走。我就说,没关系的,我完全支持你。”

图|“罗卜知道啦”的妈妈晒出票根后,爸爸“习得性”地点了赞

电影落幕后,妈妈并没有真的提出离婚,“罗卜知道啦”的家庭生活也没有发生巨变。但妈妈后来告诉女儿,有件想买很久一直也没舍得买的衣服,她买下了。

#02 家庭观影,一张票卖出三份钱

一定程度上说,带妈妈去看的《出走的决心》,与带孩子去看的《熊出没》系列异曲同工。

‌今年国庆档定档十几部电影,仍然由主旋律领衔强类型的喜剧与犯罪片,陈凯歌、葛优、成龙、赵丽颖、刘德华等影视大咖为票房护驾保航,留给诸如《出走的决心》此类情感更为细腻的剧情片蛋糕,似乎不多了。

于是,营销与观影模式,成了运作的关键。

提到票房神话,几乎一年一部的《熊出没》系列电影,正在“闷声发大财”。从2014年入驻银幕开始,十年时光《熊出没》系列累计票房已超77亿。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家庭式观影。

与更多是起到看管责任的陪同式观影不同,家庭式观影的核心在于: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在电影中得到情绪价值。

《熊出没》系列以亲子与成长的主题将孩子、成人两手抓,2024年的《熊出没·逆转时空》甚至直面当下社会的迷茫困惑,讨论“一个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反而是给了成年人更大的治愈感。

于是《熊出没》系列电影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合家欢,一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父母带孩子观影的家庭单位,一边同时顾及了上下两端的观影体验,让口碑与票房齐飞。

《出走的决心》与《熊出没》系列模式相同,底色相反:虽然主角是56岁的中老年妇女,但电影要吸引的主体仍然是年轻人,然后由年轻人自下而上地带父母观影,让一家人共同体验了一种“合家反思”。

需要反思的主体,是家庭中的父亲。作为电影中被控诉的一方,爸爸们大多是被迫买了电影票,以一种沉默且别扭的姿态陷入了座椅。

当电影中,姜文饰演的父亲不耐烦地敲窗户,如同呼喊服务员般使唤妻子“来碟醋”时;自己根本不干活,却傲慢指责累到歇息的妻子“你就是懒”时;毫无逻辑地语言打压妻子,一边自称“我是一家之主”一边批评“你就是不明事理”时……观众席一片“我爸也是这样”的窃窃私语。如果影院此时打开灯光,正在观影的爸爸们的脸色或许并不好看。

这种“奇观”也成了网络平台上大家争相分享的话题。“姜文没有我爸演得好”一度上了热搜。电影与现实中都被父亲怒斥过“你敢顶嘴”的年轻人,用一张电影票,给了父辈一次沉默有力的回击。

图|电影中的家庭聚餐,爸爸地位彰显

这份反思也辐射到了年轻人自己。

电影中有个非常巧妙的角色设定——女儿孙晓雪。作为新时代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晓雪一度是妈妈的同盟:帮妈妈说话回怼父亲,指责妈妈太过懦弱,劝其趁早离婚。

但当晓雪自己结婚成为母亲,预产期提前需要剖腹产时;当失业潮下,晓雪好不容易面试到一份工作,需要妈妈帮忙照顾孩子时……一声“妈”,就让母亲再次放弃了出逃的计划。因为家庭与职场的种种不公,逐渐处于弱势的女儿,不得不上演亲情绑架,站在了母亲的对立面。

母女共同的母职苦难,宿命般代际轮换;张本煜饰演女婿看似体贴,骨子里“父权未改”。这些更有挖掘潜力的角色,让银幕前的年轻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自己。

这恰恰也是《出走的决心》的厉害之处:本以为是部小众文艺片,上映后却以普世情节,把几乎所有人拉了进来,造成了连环破防。

正如导演尹丽川自己所言,她没有搞性别对立,但日常生活就是充满了惊心动魄。

当年轻人带着父母一同观影时,更不如说是,年轻人利用上了电影的功能性,想给父母好好上一课。年轻人或许并不是真的想鼓舞妈妈离婚出走,但大家一定会希望,一部电影能给家庭带来一点小小的转机,让家里所有成员都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

图|数据来源: 猫眼专业版

长辈本不是影院常客,但《出走的决心》40+的观影用户达到了24.8%,也堪称影视奇迹。

虽然绝大多数仍是女性。

#03 女性主义电影,允许瑕疵

到底什么是女性主义电影,这其实是个很难简单定义的问题。

以《那不勒斯四部曲》火遍全球的意大利作家费兰特,早年有本书叫《暗处的女儿》,讲述被困母职的女作家曾为了自由写作抛弃女儿,结果终其一生陷入自我折磨。2021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虽收获了一些好评,但票房并不显著。

原因或许很简单——妈妈的作家身份,不太接地气;一名女作家内心的痛苦与思考,也难以被大众妈妈们共情。

事实证明:当电影拥有诸多隐喻,需要深度解读时,它必然会远离市场。当观众都不愿意掏钱买票时,更别提一部电影能带来多少启蒙。

2023年的电影《芭比》在运作上则高明许多,借助一个世界级的玩具IP,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包裹了一个关于父权社会、女性主义、思维实验等内核。《芭比》当年以14.4亿美元的战绩,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对比一下,《芭比》在国内只收获到2.52亿元(约0.36亿美元)票房。除去芭比娃娃本身并不是中国的国民玩具外,其价值观的先锋性或许也有些水土不服。

中国电影需要自己的女性主义。

图|梦幻芭比也有自己的路要走

今年年初,贾玲自导自演的电影《热辣滚烫》最终票房达到了34.6亿,位列当前中国影史票房第14名。“女性独立”的议题,被包裹在“贾玲减肥100斤”的事件营销中时隐时现,相对地也偏移了一些大众的着眼点。

更核心的地方在于,“女性可以很强”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被大众所认同。日本女性主义专家上野千鹤子说过,女性主义的敌人不是男权,而是父权主义。《热辣滚烫》显然没有造成这方面的冲击。

市场仍有空缺。如果控诉父权的女性主义太远,那我们就来聊聊姥姥与母亲。今年国内院线电影口碑最高的几部中,《姥姥的外孙》与《出走的决心》便走的这个路子。

姥姥与妈妈都是每个人最亲密,最容易敞开心扉、情感共流的人。保护姥姥、妈妈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当电影凸显出她们在父权制度下所遭受的不公际遇时,也更容易戳痛大众。女性主义因此得以埋下种子。

从当下的阶段看,中国的女性主义电影仍处于起步状态。其进步,需要得到大众的一些宽容:接受男性角色被影视刻板化,接受电影的女性议题更直观,而非更深度的主义。

更重要的是,接受问题还没得到答案。

19世纪欧洲,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讲述了女主角娜拉出逃的故事。作为戏剧,易卜生并未探讨女性出逃后如何自立根深。

《出走的决心》的最后,女主角自驾踏上了旅途,得到了自己一直向往的自由,然后呢,车要一直开下去永不回头吗?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女性所能遵循的模板。

事实上,即便是故事原型苏敏,仍在披荆斩棘:想要离婚的她,被丈夫索赔50万,尽管最后协调到了16万,离婚手续仍未敲定。

但问题被拍出来、被看到,或许就解决了一半。女性主义电影,跟苏敏一样,仍在路上。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种草”容易“拔草”难,小红书能否赢得下个十年?

Oct 13, 2024

利润连续增长34年,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Oct 13, 2024

喝奶茶、吃汉堡,现在的年轻人流行在婚礼上“整活”

Oct 13, 2024

做汽车维修保养设备生意,比亚迪、理想汽车供应商冲击上市

Oct 13, 2024

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设定清晰的界限?

Oct 13, 2024

成功夹住!SpaceX“星舰”第五次试飞“筷子夹火箭”成功

Oct 13, 2024

缩水超600亿,韵达艰难保三

Oct 13, 2024

孤儿药之王的动荡时刻

Oct 13, 2024

9月全国大中城市住宅租金均价稳中趋落,一线城市降幅最大

Oct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