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比小米便宜,比宇树贵:21万元的特斯拉Optimus真不贵

「你应该花 2 万到 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 万到 21 万元)就能买到一个 Optimus 机器人。」伊隆·马斯克在昨天举行的 We, Robot 活动上指出。

在这场吸引了全球无数媒体的直播中,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关注。我们不仅能看到在特斯拉 Optimus 现场人群中穿梭,还随着音乐舞动烘托氛围,甚至还能充当调酒师为现场人员调制鸡尾酒。

图/特斯拉

坦白讲,虽然看到人形机器人在八角台上热舞,多少有些诡异,但更多的感受还是如同科幻电影走进现实一般,让人既感到未来的奇妙,也对人形机器人的进展多了一分好奇。

真正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未来只要不到 21 万?

在马斯克发布完两款全自动驾驶汽车之后,很多人的焦点自然就转移到了特斯拉 Optimus 身上。

作为特斯拉近年来最具话题性的项目之一,Optimus 人形机器人项目不仅在不断展示特斯拉的技术实力,还是马斯克对未来人类社会愿景中的重要角色。特斯拉 Optimus 的目标是成为你生活中的助手、伙伴,真正融入家庭和日常生活中。

马斯克直言不讳地表示:「Optimus 几乎能完成你能想到的任何任务。」从遛狗到看护儿童,甚至端茶倒水,这些场景虽然在短期内仍然停留在概念中,但其背后的潜力是巨大的。

图/特斯拉

然而,令人瞩目的不仅仅是其功能,价格同样是讨论的焦点。

马斯克在活动中透露,特斯拉 Optimus 预计将在 2026 年开始量产,规模化生产的成本将在 2 万至 3 万美元之间,但更进一步的目标是将成本降到 1 万美元左右,将售价控制在 2 万到 3 万美元之间。

当然,更早之前马斯克还明确表示,希望特斯拉 Optimus 的售价最终能控制在 2 万美元以内。

与过去动辄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人形机器人相比,特斯拉 Optimus 的定价显然要更加亲民一些,也体现了特斯拉在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野心。但与现在国内外的人形机器人相比,特斯拉 Optimus 的成本算高吗?价格算贵吗?

价格差距还不大,但关键问题是时间

21 万元说贵不贵,基本是一辆家用汽车的价格,但肯定也不便宜。

相比本田、通用汽车乃至波士顿动力早期制造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都在 200 万美元及以上,特斯拉 Optimus 预计 2026 年规模化生产后将降到 2-3 万美元,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当然不只是特斯拉,两年前发布的小米人形机器人 CyberOne,雷军就透露单体成本在 60-70 万元之间。最近几年不少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能把成本降到几十万元,规模化量产后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售价。

今年 8 月,「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办的智元机器人,就一口气发布了 5 款人形机器人,还发布豪言表示,「其实我们公司对标的只有一家公司——特斯拉。」

图/智元机器人

此外,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兼营销副总裁姜青松还介绍到,目前人形机器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身高 1.7m 左右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市场售价在 60 万-70 万之间;另一类是身高 1.3m 左右的小号人形机器人,成本预计在 25 万-30 万之间。

简单来说,身高基本上在 1.7 米左右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制作工艺难度大,而身高 1.3 米左右的小号机器人则因为重心低制造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宇树科技甚至能做到更低。

同样在 8 月发布的量产版 Unitree G1 人形机器人,定价来到了 9.9 万元起,把人形机器人打到「白菜价」。不过也要指出,9.9 万元是最基础版本的定价,有媒体援引行业人士称,该版本基本就是纯硬件,也不包括英伟达的 Jetson Orin(高算力工业机器人平台)。

量产版 G1,图/宇树科技

相比约 172cm 高的特斯拉 Optimus,宇树 Unitree G1 的身高只有约 127cm,但就目前的展示来看,宇树 Unitree G1 在人形机器人的行动能力上可能还更胜一筹,可以小跑、后空翻,甚至是鲤鱼打挺,很明显对标波士顿动力。

不过宇树在一众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中还是比较特殊。

就像雷科技在之前的文章中写到的,大模型的技术进步也让机器人公司分化出了「大脑」和「身体」两种发展路线。相比科大讯飞更侧重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宇树科技就更侧重于人形机器人的「身体」。

但从特斯拉到小米,从智元到宇树,还有追觅、Figure AI 等更多人形机器人厂商,还在不断尝试提高产量等更多方式来降低成本。

由 OpenAI 等知名公司支持的初创公司 Figure AI 创始人 Brett Adcock 就表示,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的增加,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未来将降到 2 万美元,甚至在三年后将会开始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中。

Figure AI 和宇树科技在 GTC 大会上的亮相,图/英伟达

而问题关键恰恰就是时间。按照特斯拉的规划,2025 年就会启动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限量生产,2026 年开始规模化生产。

特斯拉的量产节奏不算慢,但与之相对的智元机器人已经宣布,将从今年 10 月开始了小规模的生产(月生产 100 台);另一边宇树 Unitree G1 量产版,也具备了大规模生产能力。

虽然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智能上,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厂商还在围绕特斯拉进行布局、赶超,但凭借供应链和硬件制造上的优势,国产人形机器人在量产上先行一步,有利于推动国产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正向循环,当然也会推动成本的下降。

与此同时,这个时间窗口,也是国产厂商能否借助蓬勃发展的大模型和具身智能追赶特斯拉的关键期。

写在最后

1977 年,乔治·卢卡斯带着《星球大战》一炮而红,也带火了其中的 R2-D2 机器人,这也让全球的观众第一次对机器人有了具体的印象。就连马斯克在 We, Robot 活动中介绍特斯拉 Optimus 时,也说:

Optimus 将是每个人自己的 R2-D2。

图/特斯拉

尽管距离特斯拉 Optimus 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有一段时间,但从昨晚的展示和马斯克的信心中不难看出,特斯拉正在为未来铺路,而 Optimus,则是这条路上的关键一环。

而与此同时,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也在飞速迭代,过去波士顿动力带给世人的惊艳,现在甚至已经能够花 10 万元买到不差的宇树 Unitree G1 量产版。或许,国产厂商还会更快让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自己的 R2-D2。

但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内厂商,时间都是人形机器人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键是谁能在技术突破和规模化生产上率先跑赢时间,将决定谁能主导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市场。Optimus 和其他人形机器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竞争和技术革新,正在提速。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2024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出炉:小米国产第一

Oct 15, 2024

范冰冰,败给海外“老铁”

Oct 15, 2024

2024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 小米位列中国品牌榜首

Oct 15, 2024

“现金为王”已过时,这些资产更值得买

Oct 15, 2024

当速度不再是护城河,顺丰全球化亦难逃内卷

Oct 15, 2024

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已下线 实现百万辆历时58个月

Oct 15, 2024

耐克CEO离任,中国品牌能得到什么启发?

Oct 15, 2024

“国字号”上新,谁是最强枢纽之城?

Oct 15, 2024

苹果第三季度出货量创历史新高:无限接近全球第一

Oct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