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中国最大汽车集团,被比亚迪“偷家”了

时代真的变了。

中国车在海外狂刷存在感,奇瑞、比亚迪等在海外爆卖。 美国人、日本人更是组 团来拆中国车,一拆一个不吱声。

然而作为曾经中国汽车的老大哥—— 上汽 ,也有了新变化。

最近,江苏的上汽大众工厂传出关闭,上汽大众正计划于明年关闭其位于江苏南京的工厂。该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帕萨特及斯柯达品牌旗下多款车型,年产能达到36万辆。

上汽大众也向媒体表示,基于企业战略规划、响应市场趋势,企业对生产基地作出调整,是正常且必要的经营行为。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大王的位置,也悄然改变了。

无论是销量还是营收,如今民营车企比亚迪开始后来居上,实现反超。

今年上半年,上汽净利润66.3亿元,同比下滑6.5%。同期比亚迪、吉利、长城的净利润,分别为136.31亿元、106亿元、70.79亿元,均反超了上汽。

中国汽车一哥销冠,为何失守了?

01 曾经赚钱王,如今负重前行

要知道,曾经的上汽,是让所有车企仰望的存在。

从2006年,上汽集团完成了122万量的销量,从此一直霸榜国内汽车销售最高的企业。

特别是2018年,上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驾马车全面开挂,全年销量高达700万量,也是在那一年,上汽集团爆卖9022亿元,比亚迪仅仅只有1301亿元。

有人打趣: 一个上汽等于七个比亚迪。

燃油车时代,合资车还是鄙视链的顶层,当时的上汽更是吃尽合资车红利,凭借着三架合资马车:上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足以封神。

公开资料显示,在上汽最风光的2018年,三架马车总销量高达610万量,占到了总销量的87%。

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一眨眼,油车竟然成了落后的产品。

很快,三架马车集体失速,2023年才360万辆,直接腰斩,此后上汽销量也是几乎连年下跌。

到了2023年,上汽销量只剩下502万辆,虽然还头戴中国最大车企集团的title,但颓势尽显,与巅峰时刻相比,已经蒸发200多万辆。

进入2024年, 上半年,上 汽的销量被比亚迪超过。 接下来也没有明显的好转,7月份、8月份,上汽销量分别为25.1万辆、25.8万辆,而同期比亚迪则分别为34.2万辆、37.3万辆。比亚迪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越上汽。

销量被反超,营收也自然而然受影响。

2019年至2022年,上汽营收分别为8433亿、7421亿、7798亿、7441亿,比亚迪则分别为1277亿、1566亿、2161亿、4241亿,两者差距大大缩小。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门槛,同比上涨15.8%至3011亿元,而上汽则下滑至下跌12.8%至2846亿元。

比亚迪来势汹汹,直接把合资车的壁垒给击穿了。

02 双重压力下,躺赚无可能

没想到,上汽另一个骄傲的壁垒,这些年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风头强劲。

那就是 出海。

这些年,中国车品牌在海外的存在感越来越高,2023年中国一共销售3009万辆汽车,其中出口到海外的汽车占比16%,达491万辆,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其中,新能源车的表现更是相当亮眼,直接夺走了很多合资车的风头。

比如奇瑞,根据奇瑞集团官方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集团销量180余万辆,出口销量占其总销量的半壁江山。

要知道,过去霸占出海领域的一直是上汽,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整车出口最多的是上汽集团。 为何这一强项也要被小弟们出尽风头 ?

这也跟新能源的大势分不开。

过去几乎垄断国外车的都是燃油车品牌,但现在新能源面孔越来越多。比亚迪、奇瑞们纷纷在价格、功能配置上一卷再卷。

但更关键的, 还是新能源造车势力们更懂得拿捏人性。

不仅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通通配齐,以及开启一轮又一轮价格战,卷的合资油车销量一再下探。

尤其是奇瑞,很懂得对症下药。

南美地区,路况不好,山路且上坡多,奇瑞就加强提高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中东地区,沙漠多,奇瑞则加强了密封性。

靠着善于发现商机,中国车企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汽车供应链的强大韧性,迅速填补了市场缺口。

合资车、燃油车光环消失的背景下,哪怕在国外,老大哥们显然也不可能再躺赢。

03 上汽想赶超,还有两个必杀技

如今看来,中国汽车一哥宝座易主的背后,其实 是自主品牌对合资车企的胜利,也是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胜利。

其实上汽也大可不必慌乱,毕竟还有强大的用户基数和技术优势在,想要快速追赶,也要从被赶超的源头找到答案。

一个出路,是狠抓自主品牌。包括荣威、名爵等品牌在内,亟需从内部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新能源上,上汽也在加大力度做自主品牌,2020年底、2021年底,上汽集团先后推出自主新能源品牌智己、飞凡,今年还带着智己品牌登陆日内瓦车展,并官宣智己开启出口海外战略。

如今,飞凡重回上汽乘用车体系,与荣威加速融合,上汽自己也在大刀阔斧的改变,2024年,上汽集团开启10年来最密集人事换防,10余位高管职务变动。

内部战略改变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出路,还得是死磕技术。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亮眼成绩,其实压中新能源赛道还是其次,更关键的是它一贯注重技术研发。

根据2024年1-5月份的市场统计,弗迪电池的装机容量达到40,051MWh,与宁德时代一起成为市场中的双寡头。

比亚迪能屡屡推出爆款背后,这种“技术平权”的产品理念功不可没。让消费者用相对较少的费用,体验到更好的技术。未来,谁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技术,谁就能笑到最后。

上汽作为资金实力雄厚的老牌车企大哥,在技术领域也有好的产品和技术:奥特能平台、全新一代插混技术,以及NOP智慧领航辅助系统等,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新能源的关键技术领先很多合资车企。

接下来,上汽最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些技术变得用户更加可感知,也就是实现技术平权,以及跟对手打出明显的差异化才行,要么干性价比,要么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体验。

如今,中国汽车依然有不小的增长空间,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发展势头依然迅猛,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63.4%,创历史新高,足以说明市场还有不少潜力有待挖掘。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上汽作为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力的不断提升,重新夺回中国汽车销量一哥宝座也有很大概率。

但上汽更需要注意的是,一成不变的油车想挣大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上汽的现状,也是一众燃油车老大哥的缩影,老一代们想要逆袭的核心就是:

为人民造车,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造车。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年轻人涌向西藏,不止为了旅游

Oct 3, 2024

人工智能市场现状

Oct 3, 2024

AI计算爆发,吴泳铭力挺GPU计算,CPU真要沦为配角了?

Oct 3, 2024

扎堆出海,百亿级智能宠物用品赛道方兴未艾,却在半路杀出一场“内卷危机”?

Oct 3, 2024

奥运营销的“冠军”叙事,正在被社媒改写

Oct 3, 2024

疫情“迫降”,商业巨头如何渡过危机?

Oct 3, 2024

硅谷近期热词“创始人模式”到底是什么?

Oct 3, 2024

今天,她出任星巴克中国CEO

Oct 3, 2024

60岁正是延迟退休的年纪,Nike新掌门酝酿“文化复兴”

Oct 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