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超级利好后股指冲高回落,大资金正借道ETF入市?

受央行多箭齐发利好刺激,沪深京三市9月24日放量上涨后,25日继续放量上攻。在获利盘与恐高盘打压下,当日股指冲高回落,收出一根长上影线,沪深成交放大到1.15万亿。

对于这根带有长上影线的K线,市场众说纷纭。

多头认为是仙人指路,借机洗盘;空头认为是射击之星,上方压力沉重。认同前者,来日下探就是逢低介入机会。相信后者,那当日追高买入者,明天盘中就要逢高出局。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冲高回落的走势呢?公司研究室认为,不妨静下心来,看看海内外机构的观点,多维度观察这次利好后大资金的操作,或许可以有些启发。

01 国内股指期货最大空头依旧虎视眈眈,有机构认为A股中期底部基本确立

业内人士认为,A股长期阴跌之后,突发利好,股指冲高回落实属正常。

具体而言,股指在昨日大涨4.15%后(以上证指数为例),今日跳空高开,最高上涨3%以上,收盘上涨1.16%,留下25点的缺口未补,这个走势已经很强了。这与去年8月降低印花税时,股指当日高开低走,收出一根大阴线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

上述业内人士坦言,“这么说,也不是盲目乐观,应该承认,市场空头力量还很强。”

股指期货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收盘,国内某头部券商在上证50、沪深300、中证1000、中证2000股指期货上,依旧保持净空仓位。其中,上证50减空911手,净空5593手;沪深300减空688手,净空27467手;中证500加空4299手,净空13670手;中证1000加空2525手,净空31738手;当日累计加空5225手,净空单总数78468手。

股指期货交易不同于现货市场,当日买入,次日才能卖出,而是当日即可多空转换。可以想象,多空今日盘中的激烈较量。虽然股指依旧收阳,但从势头上看,空头今日在盘中其实还是略胜一筹。

此外,面临国庆小长假,市场落袋为安的心理估计占了上风,不难理解今日大盘冲高回落。

那么,对于央行突发利好后的A股,国内机构如何看待呢?

招商证券认为:“中期底部基本确立,市场风险偏好将持续改善。”

这家券商表示,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只是一个政策预告,真正的文件还未出台。未来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也将对市场形成连续刺激。从经验来看,市场对政策的理解存在渐进态势,即政策出台初期受情绪推动,市场将会忽略许多政策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是逐渐被市场发现并演进成为投资机会的。随着政策文件的出台,更多政策细节被挖掘,重要意义被市场意识到,市场风险偏好也将持续改善。

02 海外投资者对央行利好反应踊跃,长期投资者在买入

国内A股这几年走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外资金看空,不断流出。

这部分资金虽然总量占比不是很大,却是A股流动性最大的边际变量。因此,它们的持续流出,导致A股流动性不断缩水;加之公募权益基金前些年高位盲目加仓,基金净值下滑,投资者不断赎回,从而造成市场流动性日渐紧张。

进入2024年以后,即使有国家队护盘,也没法激活整个市场,大盘依旧陷入阴跌状态。这也是这次央行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发展的背景。

前两天,圈内流传一个新加坡投资机构与桥水基金的对话视频,其中,谈及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时,虽然承认A股估值已反映了多项利空,但对中国经济能否走出负面螺旋依旧持怀疑态度。

那么,这次央行出台重大利好后,海外投资者有何反应呢?

媒体报道显示,高盛昨天的客户电话会被投资者挤爆,参会人数达到最大人数,其中围绕着中国资产,客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高盛认为,长期投资者在买入。

某外资研究机构向媒体表示,海外市场并不缺钱,和之前外资更偏向中国债券相比,在三大监管推出宽松政策后,海外资金开始对A股态度看法转向积极。“不过不一定当天就买入,但是肯定要积极主动去了解、观望接下来配套政策的落地。”

高盛策略分析师告诉媒体,相较于20日平均值,9月24日港股成交量增长137%,沪深交易所分别增长83%、66%。而高盛在港股的交易量较4周平均值增长143%,A股则增长154%。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9月24日,海外市场中国资产指数也大幅飙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9.1%。可见,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央行这次出台的利好政策,反应还是很积极的。

03 海外机构在等待财政配套政策,国内资金正借道ETF大举进场

对于这次利好带来的上涨势头能否持续,海外机构认为,关键还要看后续财政政策配合情况。

摩根士丹利认为,尽管措施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决策层对经济疲软的深度关注但其对消费刺激的效果有限。因此,中国可能需要加大财政扩张力度,通过削减过剩投资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来实现更有力的增长。

宏利基金则表示,虽然目前宏观经济基本面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政策态度明确体现了对市场的呵护。预计资本市场估值水平、活跃程度、风险偏好在政策窗口期均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但反弹的持续性后续需要持续跟踪是否会有财政、消费、地产等相关政策的继续加码,同时也需要观察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财政政策配套出台是大概率事情。对于A股市场来说,最直接的观察指标还是能不能真正迎来资金“活水”。

这方面,近来一直受市场关注的ETF基金带来了福音。

上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超过3113亿元,年内规模增长1802.81亿元。这只基金由此成为国内首只规模站上三千亿元大关的股票ETF。

与此同时,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突破2100亿元,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规模相继突破1300亿元。

换句话说,目前晋身“千亿元级俱乐部”的股票ETF已有5只,股票ETF年内合计“吸金”超过6800亿元。

与此同时,截至9月24日,最近备受瞩目的首批10只中证A500ETF均达到募集规模上限,并启动比例配售。其中,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南方基金均采取“末日比例确认”原则进行配售,确认比例分别为79.90%、81.88%、92.71%;富国基金等采取“全程比例确认”原则。

此外,今年上半年发行的首批中证A50ETF上市以来规模也持续增长。成立时,这10只基金募集规模合计超过165亿元。据Choice测算,截至9月24日这些基金规模已增至330.44亿元。

上述数据显示,早在央行政策利好出台前,就有大批资金借道ETF进入A股。这两天,在利好刺激下,流入市场的资金更多,这才导致部分ETF规模站上一个新台阶。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A股大批宽基ETF产品的的火热发行,一方面反映投资者对国内股市目前处于中长期底部位置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大资金对创新型指数产品的青睐。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00后吹爆,喜茶、霸王茶姬成为“婚礼酒水的神”

Oct 5, 2024

暴涨之后,然后呢

Oct 5, 2024

行业观察丨延迟退休正式落定,适老家具终迎大爆发!

Oct 5, 2024

北京买房,有钱的和没钱的都沉默了!

Oct 5, 2024

机票、酒店价格双降,十一假期出游更便宜?错峰、反向旅游成趋势

Oct 5, 2024

穷人版人体工学椅?BKT护腰坐垫在抖音卖爆了

Oct 5, 2024

淘宝香港上线“99元包邮”,电商平台加速掘金海外市场

Oct 5, 2024

国庆节,做点什么?

Oct 5, 2024

中国手机决战亚非拉

Oct 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