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从珀莱雅到上海家化,“流量霸权”正成为中国化妆品头号威胁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时间走到2024年下半年,美妆行业已内卷到了极致。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商发现大手笔投放之后,只是为平台贡献了GMV,给主播送去了利润,自己却亏得一塌糊涂,最后还没带来多少复购,也没人能记得住品牌。

于是很多人开始思考,阻滞 中国化妆品产业发展的“流量霸权”危机如何收场。

01 流量存量时代来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入2024年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放缓,增速由年初的5.5%降至8月份的2.1%。 其中,化妆品类消费从6月份开始进入负增长,致使今年1-8月份的增速也出现开倒车情况。

女人是经济的晴雨表。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跟收入是呈正相关,随着收入的增长,一些个性化、社交化的东西会受到重视,女性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购买化妆品、衣服以及美妆等各类产品;收入降低,必须首先保障的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及安全需求。

在收入下降背景下,漂亮也不得不让位于生活。反映在国内外各大美妆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就是业绩增长放缓乃至衰退。

国际巨头方面,雅诗兰黛滑坡阶段仍未结束,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156.09亿美元,同比下滑2%;净利润3.1亿美元,暴跌61%;

欧莱雅结束连续三年的双位数增长,首次回落至个位数。其中,在中国大陆市场,欧莱雅上半年仅实现低个位数增长;

宝洁高层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指出,在中国市场此前两位数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不再奢望重回两位数增长。

而时间再拉长来看,SK-II、资生堂、IPSA茵芙莎、Whoo后、雪花秀、La Prairie莱珀妮等明星高端品牌在华销量早在去年就开始下滑。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至少20个美妆品牌宣布闭店清仓,甚至直接关停。闭店潮影响到包括高丝、贝玲妃、The Body Shop、NYX等头部外资品牌。

而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国内美妆行业并没有因外资美妆的退场而营收普涨,而是出现了严重分化。

总结国内美妆相关公司的中报发现,美妆板块市值波动率趋于提升,宏观环境的变化下行业整体变动加剧超出市场预期:

2024 年上半年,化妆品赛道中,品牌端分化日益拉大,原料端终端需求走弱,竞争加剧,代工厂端业绩增速边际有所好转;

线下美护中,上游产品端收入增速放缓,新材料重组胶原蛋白及 OEM 代工业务仍有景气度,下游机构端需求放缓,开始向上游寻求 OEM 机会。

具体来说,珀莱雅以50亿元的营收拔得头筹,不出意外的话,将成为首个年营收规模百亿元的国货化妆品企业;上美股份大涨120.72%跃居第二;老牌霸主上海家化出现负增长,跌落至第三名。

造成业绩分化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妆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你死我活”竞争阶段。在这种环境下,对流量的争夺已经全面白热化。

02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每一波流量的迁徙,都成就了一批弯道超车的国货品牌。

2014年,平台电商开始有意识地造流,搭上这波快车的既有老品牌如上海家化( 佰草集 )、百雀羚等,又出现了阿芙、御泥坊、一叶子这样的新品牌;

之后伴随着小红书的出现,半专业性的营销平台分走了一部分平台电商的无意识流量,造就了完美日记、HFP;

直播时代,敷尔佳、华熙生物、珀莱雅崛起,直至今天依然吃着流量增量时代的红利。

2024年上半年,顶流的两家美妆公司珀莱雅和上美股份,线上渠道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达到了93.7%、90.6%,几乎成为了纯电商品牌。不夸张地讲,在过去的时间里,是流量把他们推上了顶流。

把握不住流量,就意味着出局。

直播电商初崛起时,上海家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风潮,玉泽凭借着在薇娅、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直播间的高频刷脸一时间收获了大量关注,销量也因此提升,但因与头部主播的合作纠纷、营销投入减少等,造成了2024年上半年营收下跌8.51%的局面。

上海家化的问题较为复杂,但从根本上讲,在于其对待流量的态度。

从整个销售比重来讲,上海家化是以线下经销商为主。同品类产品或者同一个产品,在线上和线下之间天然存在利益冲突,最直接表现就是在价格上,线上的价格会把产品本身的价格体系打穿。

上海家化线上化的难点还体现在产品层面,有些产品不适合线上,毛利也不适合在线上做营销推广。大量向数字化转型之后,上海家化就不得不放弃现有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这是这家“百年老字号”不愿意面对的情况。

因此我们才看到如今的上海家化步伐逐渐蹒跚。

进入流量存量时代,流量开始越来越贵,营销的驱动力开始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要想突围只能投入数倍乃至百倍的营销经费。

2021-2024年上半年,珀莱雅的销售费用率从42.98%增长至46.78%。流量正在成为这些弯道超车美妆品牌的毒药,明知会上瘾,却再也离不开。“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内卷严重、无可奈何、逐渐死去”,这便是流量时代美妆品牌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

时代快速变迁之下,直播电商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各平台也有了新的叙事模式。

以去年某顶流直播网红“翻车”事件为标志,结束了淘宝直播辉煌时代,抖音直播高速崛起。

但是很快,随着“三只羊”事件的发生,抖音直播似乎正在经历动荡。在增长焦虑的裹挟下,平台、主播、MCN机构陷入内耗,间接为各类乱象创造了生存空间。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容易理解:经过几年的火箭式增长,直播电商开始进入瓶颈期。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相比于此前四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27.7%、189.57%、83.77%和48.21%的增长,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同比增速仅为35.2%,衰退显而易见。

很明显地,流量即将再一次迁徙。而迁徙的目的地,也正在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

03 流量面目越来越凶残

根据蝉魔方数据,抖音美妆市场8月份TOP20品牌中,上美股份的王牌品牌“韩束”依然霸榜TOP1,蝉联抖音美妆总榜“十三连冠”。

是什么打通了韩束在抖音的任督二脉? 答案是抖音短剧。

2023年3月,自韩束定制的首部短剧播出开始,其在抖音平台的销量便开始狂飙,2023年登顶抖音美妆TOP1,直至如今的“十三连冠”。要知道在2022年,韩束甚至没能排进榜单前20。

在短短的一年内,韩束用真金白银的收入验证了抖音短剧的威力,其路径为先通过定制短剧广泛触达抖音A3用户,再以品牌自播承接短剧流量,最后以平价产品套装礼盒完成高效转化。

2023年,韩束一口气投资了姜十七的《以成长来装束》《心动不止一刻》《一束阳光一束爱》《全是爱与你》《你终将会红》5部短剧,剧中结合剧情软植入韩束“红蛮腰”系列。

据胖鲸统计,截至2024年7月,韩束与姜十七合作的6部定制短剧播放量总计超过52亿。

投入与产出效应是立竿见影的,从内容营销的效果来看,2023年1-2月,韩束在抖音的单月GMV还在千万级别,然而到了3月份,韩束销售额突然飙升至过亿,到了下半年8月份,GMV达到了4亿元的大幅跃升;在第四季度,韩束的月度销售额已持续维持在5亿元以上。

2023年,韩束在抖音平台实现了全年33.4亿元的GMV。

但是短剧带来巨量流量的代价,比直播电商更加沉重。

上美股份的营销及推广开支由2022年的8.48亿元猛增至2023年的17.46亿元,2024年上半年再度同比增长169.2%至16.95亿元,直逼去年总额。

这种绞肉机式的代价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得住。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短剧制作费用水涨船高,此前一部剧品牌定制剧的制作费用仅需20-25万元,现在部分机构的要价可达上百万元。

成本不断上涨,但在曝光效果上,和2023年相比,2024年品牌合作短剧破10亿的概率显著下滑,短剧流量开始呈现逐渐迈向稳定的趋势。

在同类内容趋于饱和之下,用户容易审美疲劳,流量红利也将消退,这种打法是否能持续带来盈利,还是个未知数。

流量是密码,已是公认的事实。但不断追赶的脚步也总有累的一天,难道中国美妆的成功路径至此一条吗?

还有其他选择吗?不能被流量耗死,多形式多渠道发展正在成为各大美妆品牌的选择。

一些品牌已开始调整线下渠道布局:珀莱雅在开启多城市多点位的“早C晚A酒咖”线下快闪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百货商场专柜建设,至今已入驻杭州西湖银泰、南京中央商场、成都伊藤洋华堂等多个核心商场;

贝泰妮在2023年第一季季度新开线下直营店35家;可复美全国首家标准店在2023年11月落地西安王府井百货......

从长时间维度看,线上和线下并重或者相互融合是个大概率趋势,只是在不同时期的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已。但线下渠道的未来价值衡量还存在着争议,由于电商彻底改变了消费习惯,传统的线下渠道可能很难再次成为高增长的渠道,而是只能作为一个渠道补充。

那么,美妆企业还有其他选择吗?

我们继续从2024年中报各大企业的表现中寻找答案。

从营收增长率看,除去珀莱雅和上美股份,锦波生物增长90.59%、巨子生物增长58.21%、贝泰妮增长18.45%;从利润总额看,规模最大的珀莱雅并不是最赚钱的,归母净利润最高的是爱美客,达11.21亿元,其次是巨子生物的9.83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掌握核心材料和技术的B端企业,过得都挺滋润。往械字号化妆品专业渠道发展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选择。但这需要很多时间沉淀转型才能做得到,一般因追求流量带来过快感的美妆品牌企业恐怕都没那个兴趣。

更多的企业把美妆的下个目标确定在了对细分赛道的争夺。 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细分赛道。

就今年上半年来看,各大美妆企业竞相入局或加码了头皮洗护赛道。

珀莱雅、福瑞达、自然堂、环亚等国内头部企业或推出新品牌,或推出新系列;

在科学喂养、科学护理的观念下,新一代父母对婴童护肤的需求亦不再局限于基础清洁保湿,而是延伸到解决婴童皮肤问题的功能性护肤产品,一些国内上市企业也纷纷推出婴童品牌,如贝泰妮旗下的薇诺娜宝贝,上美股份旗下的红色小象,自然堂集团推出的己出等等;

男士护肤品也在崛起,除了谷雨、溪木源等推出男士护肤系列以外,理然、蓝系、左颜右色、和风雨等新锐男士品牌也纷纷面世。

04 结语

美妆行业是流量时代最大、最直接的获益者,但也正是一拨又一拨的造势运动让无数美妆企业前仆后继,患上了流量饥渴症。

靠流量获取赛道优势并不稳定,这只会加剧流量入口的争夺,从而拉升流量成本,加剧品牌利润的流失,造成品牌危机。未来的流量争夺战打法,将不再只是烧钱战术,提质增效,内容为王会是未来流量的选择。

除却流量这一法宝,美妆企业最好能够未雨绸缪,好好地沉淀下来做好研发,才是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后续发展如何,卿照还将持续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Meta画的大饼,是科技界最本格的理想

Oct 7, 2024

债基单月大缩水4500亿,谁在巨额赎回?

Oct 7, 2024

从张大奕到周扬青,网红女装店为何纷纷倒在了双十一前?

Oct 7, 2024

港股、中概股集体沸腾,有望带动新股市场升温

Oct 7, 2024

野球帝之后,又一顶流厂牌解散

Oct 7, 2024

国货美妆,没有大牌命?

Oct 7, 2024

这届00后,开始为爱做“扎男”

Oct 7, 2024

开店狂人叶国富的一场豪赌

Oct 6, 2024

疯狂小杨哥是怎么同时得罪所有人的?

Oct 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