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百亿减免」成标配,电商「流量税」沉疴可除吗?

‍开店费、工具费、技术服务费对商家来说,属固定成本且占比不高,让商家生存困难的,还是流量费——这是中小商家和张大奕都被迫关店的难题。

作者|刘珊珊

编辑|杨 铭

“对我们商家来说,最在乎的是能否实现流量平权。”

一位在某电商平台经营猫粮,一度做到全站前十的商家“小米儿”抱怨。其代价是,每年要烧掉300多万元的流量费,入不敷出。

钱,全部被平台赚走了。运营成本不堪重负结果是,她被迫永久关闭了这家店铺。“玩不起,不玩了。”

如何让商家减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当下共同选择。“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收到来自各个平台的优惠,包括减免、返还的政策消息。”多位商家反馈说。

其中,宣称为商家减负的“百亿减免”,双十一之前更是成为电商行业最关注话题。8月末,拼多多宣布“百亿减免”计划,截至目前提出包括服务费退返、保证金下调、免除物流中转费、升级商家售后服务、技术服务费自动返还等一揽子减免举措。

9月12日,天猫淘宝针对今年双11同样推出“百亿减免”政策,上线退货宝服务、极速回款、大促免佣等政策。

同样,京东也在今年双11中推出“免报名”机制,针对白牌产品推出“厂货百亿补贴”项目。抖音电商、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也纷纷针对商家出台优惠政策。

不难看出,如今电商行业正悄然发生历史性转变。问题是,当“百亿减免”成为行业标配,对商家来说,是否真的减负?电商行业是否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周期?

百亿减免为何成标配?

“按以往规则,很多商家很难撑过三年。”一位知名电商观察人士判断说,近年来行业愈演愈烈“价格战”负面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像“小米儿”这样投入巨大,苦不堪言甚至倾家荡产的中小商家,已成常态。

今年618期间,一则新闻疯狂刷屏:有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年流水1800万元,却只赚55万元,这还是跟游戏公司合作、往包裹里塞引流卡片赚来。“我是在给电商平台打工吗?”这是他无奈的悲鸣。

电商行业一个通用公式是,实际GMV减去实际成本后,才等于商家实际收益。GMV和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相关,后者则需要承担开店、运营工具、平台服务、流量推广、物流和售后费用。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让物流成本越来越高效;生产成本随着制造业升级,C2M大规模定制的出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真正支出大头是营销成本,包括流量推广、促销活动、广告投放等,这看似合理,甚至是必要的——比如通过营销工具、营销策略提升流量,拉高转化率,拉升客单价和购买频率。

真正问题是,在流量枯竭、电商平台供给过多等“内卷”情况,平台还有意无意增加了商家运营成本压力。

一个典型例子是,受李佳琦、薇娅超头主播影响,平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流量严重倾斜于高端品牌、大公司商家。加上直播“坑位”以及店铺营销费用均为行业最高,导致很多商家营销投入ROI下降严重,营销成本上涨太快,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不止中小商家,就连头部玩家也难以承受之重。近期,知名网红张大奕因为毛利率微博、流量竞争加剧,宣布关闭旗下10年网店“吾欢喜的衣橱”,则更是敲响了行业警钟。根据相关数据,“吾欢喜的衣橱”拥有1241万粉丝,月销商品超9万件,为淘宝的五金冠店铺。

这些都在说明,如今商家无论大小,都面临流量获取困难、运营成本高昂、GMV增长不确定几大难题。结果是,要么商家亏损离场,要么偷工减料转嫁成本,导致平台、商家、用户消费者都难受益的恶性循环。

商家生存困难,叠加当下复杂经济形势,增长放缓成为各大平台关键词。从阿里巴巴25财年首份季报来看,淘天集团营收为1133.73亿元,对比同期下降1%,是阿里六大业务板块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业务。京东同样如此,二季度营收增速仅为1.2%,创上市以来最低季度营收增速。

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也在近日承认,抖音电商过去一年中,GMV同比增长率为46%,相较2023年和2022年的320%和80%有所放缓。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甚至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悲观表态:当前收入增长会放缓,未来几年不会回购,也不会分红。

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了。但无论如何,一个健康商业生态,需要平衡好消费者、商家利益。“营造良好的平台生态仍然是未来稳定增长的关键。”最近半年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阿里高管均认为。

由此在供给侧,降低商家运营成本,帮助商家减负,成为电商行业最近几个月以来变革的主旋律。甚至,有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围绕“新质供给”的行业战争。

618以来,多家平台就召开了多场商家闭门会,加速更改、调整相关条款。比如,淘宝开始松绑仅退款,上线了“半托管”模式,明确以“体验分”为店铺流量分配核心依据,取消年费等等。京东推出“逆向保价服务”,快手电商也公布“新商启航计划”……不过,整体来看还是在小范围内试行。

真正让“百亿减免”成为行业风向标的,是在8月末,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新政后——影响商家范围更高,并且拼多多明确表明,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

此后,淘宝天猫等平台在新规中明确提出“百亿减免”。这也是业界所感慨的,从“百亿补贴”到“仅退款”,再到“百亿减免”,行业看上去都在追随拼多多的步伐。

相同政策,有何异同?‍‍‍‍

截至目前,头部电商商家减负政策推出两月有余,已逐步密集落地。整体来看,在自营品类有规模经济性优势的京东,商业模式与淘宝、拼多多有较大区别,很难进行直接比较。

可以直接对比的,是淘宝和拼多多——两大平台商家群体更为重合,主要也是采用“运营扶持+调整收费”的类似政策,但在减负速度、力度、广度,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必须承认,两大平台的规定,并不是给商家“画大饼”,而是或多或少都缓解了商家大促期间的资金压力,助力商家获得更多生意新增量。

“现在先用后付技术服务费统一降到了千分之六,加上此前资源位技术费、推广软件服务费自动退免,平均每个月能节省五六万,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农货供应链上。”一位来自四川的拼多多水果商说。

同样,有天猫商家反馈,今年1-8月经营成交额达成全年目标的商家,已收到返还年费。另外,9月1日起后入驻的商家,每年也会取消这笔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天猫退还的年费,是针对年成交金额≤12万的商家,并从202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针对成交金额介于12万与100万之间的商家发放基础服务费50%金额的阿里妈妈优惠券。另外,对高客单和批发等商家,2025年前实行单笔最高60元封顶的收费标准。

年费——更专业说法也就是基础软件服务费,可以理解成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器、带宽、软件研发的费用,天猫此前不同类目商家每年需支付3万-6万元年费。相比之下,拼多多商家此前并不存在这笔费用。这意味着,天猫在这方面已正式向拼多多靠齐。

两家平台都存在的是基础技术服务费——也就是用于支付平台为商家提供交易、物流、数据分析等的相关技术服务。此前,两大平台根据商家经营类目不同,会有不同的缴纳比例,在“百亿减免”后,两大平台“先用后付”都是按“成交额x0.6%”收取。

0.6%的基础技术服务费,是拼多多、抖音、京东都在采用的行业通行收费模式——淘宝、闲鱼个人店铺此前没有收取,取消年费同时新增抽点,可以视为针对性补齐。

在入驻门槛上,拼多多表示商家店铺基础保证金将从1000元下调到500元。淘宝个人、企业目前还需缴纳1000元的保障金,比拼多多略高,天猫保证金则因类目不同,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一两家店铺看不出差异,如果是做店群,那么这个账就有得算。有商家透露,福建泉州、莆田等地很多商家“都是玩店群的”,开几百个店铺都是常态。

在商家受困扰最多的售后环节,各大电商平台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提升。天猫淘宝的“退货宝”政策,与运费险相近,消费者在商家订单发货后90日内申请退换货、且最终退换货成功的,将获得退换货首重运费(不包含包装费用、货损费用等其他费用,且最高为26元)的保障。

拼多多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优化。一是对异常订单、恶意投诉订单、消费者负向体验订单开通绿色通道,成立专项售后服务团队,商家申诉成功后将由平台对相关订单进行赔付。二是,不再限定可申诉的次数。

值得注意的是,两大平台在申诉规定上有所不同。根据8月19日正式执行的《淘宝平台卖家交易纠纷申诉管理规范》,针对同一判责事项,卖家最多只有一次发起申诉的机会,其他规则或权益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业内人士称,如果申诉次数少,其实也就意味着申诉失败概率增大。

最大不同,可能是在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用上,同样拥有大量转运仓的淘系尚未跟进拼多多。偏远地区物流运营成本的差异——这是商家主要痛点之一。以往,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购买商品时,通常需要先将商品寄送至中转仓,再由中转仓转发至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会产生中转费用。

“一单中转费用就有十多块钱。”有商家称。目前根据拼多多新政,发往中转仓的费用,将由平台承担。

逃脱流量困境,商家才会真受益

还有一个很大不同是,虽然淘天系率先对“仅退款”松绑,也上线了退货宝服务——但很奇怪的是,却没有向拼多多一样,松绑所有商品0.6%的“退款订单基础技术服务费”。

此前,拼多多订单退款后,每一单的营销费用也不退,直到9月25日出台新政后,才表示全额退款订单,平台会自动以红包形式返还推广费用,且覆盖百亿补贴、秒杀、平台大促、9块9特卖等站内所有活动。

这并不是小数目。近年来,电商行业退货率持续走高,据《电商报》数据显示,日常网购退货率为10%,双11期间退货率能达到30%。

从丰巢招股书来看,一组隐藏其中的数据更是扎眼,自2019年到2023年,中国快递行业中的电商逆向件年复合增长率是22.7%。简单换算,也就是每天有超过2000万件商品被退换货。

在观察人士看来,阿里不取消退款订单基础技术服务费的原因,是因为重拾GMV为核心增长指标下,需要弥补CMR(客户管理收入)收入差。

也有人士认为,淘宝天猫是新跟进0.6%技术服务费的收取,考虑到该举措对促进平台上中小商家的吸引力,淘天或许会在不久后跟进该动作,以抬升自己的长尾效应。去年,京东就依靠年“春晓计划”带动商家数增长4.3倍。

总体来说,这些实际经营中产生的开店费、工具费、类目佣金,属于固定成本且占比不高,对大部分商家来说都可以接受,真正让商家生存困难的,还是流量推广费——这是摆在大多数商家面前的难题,不投流换不来GMV增长,投流就是给平台打工,可算是一种历史沉疴。

这也是从小商家,到张大奕等超头被迫关店的根本原因。在宣布关店的微博中,张大奕透露了这些年商家的共同困境:退货率高、利润薄、营销成本大,负担越来越重。

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不下40家女装网店宣布闭店或者停止上新,其中不乏粉丝百万或者经营十几年的老店。比如"沉入深蓝LOSVLUE"、"复古大爆炸”、"The Bubble"、“少女凯拉”等等,都在说明流量推广是商家无法承受之重。

流量推广成本上,根据此前“锦缎”计算,淘天类目完善,有各种付费营销工具,商家整体营销投入在10%—30%。“晚点LatePost”甚至报道称,在淘天经营成本中,不少商家流量推广费用占比超过50%,有的甚至能达到70%。

“直通车是付费的手淘搜索;引力魔方是以前超级推荐和钻展的结合体,主要展示位置在手淘首页;极速推是新品或季节性产品爆发性工具,转化ok的产品可以拿来快速放量。”一位商家就认为,最厉害的是万相台,会出现在搜索、推荐、购后等任何位置,简单来说就是流量投放越多,万相台就能做得更好。

业界普遍认为,京东、拼多多流量推广成本相对更低。京东POP商家营销开支10%左右,含履约三方物流的综合成本在25%左右。 拼多多自然流量(价格、关键词)无需付费,“京东优势是自营和物流,拼多多优势是综合经营成本更低。比如,非百亿补贴商家无抽佣政策,百亿补贴商家抽佣也不算高,一般1%-3%,不超过5%。”

8月15日,淘宝直通车、引力魔方、万相台等推广工具正式停止服务——同时,集合上述工具的万相台无界版正式走上运营推广舞台。其整合了淘系几乎所有的商业流量,从搜索、曝光、短视频、直播、线索到动态图⽂一应打通。

不过,“百亿减免”并未提及万相台无界版。从双11动作看,万相台无界版除了加强AI功能,在商家减负上并未有更多动作。

因此有商家认为,年费减免、松绑“仅退款”,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的新政策,对GMV有限的中小商家运营成本来说,实际上很难降低——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对中小商家来说是非常直观的成本投入。

“获客成本持续走高,如果流量分配方式仍未变化,无法做到流量平权,那么中小商家生存依然会很困难,流量获取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一位经营女装的商家认为,因为毫无疑问,所有资源都会倾向于规模更大、更有实力增加流量推广投入的头部商家。

最近几个季度,淘天其实已经逐渐把流量,更多分配给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中小商家,但从GMV来看,依然主要是由头部商家贡献大部分。根据东方证券发布的报告,天猫活跃商家数超10万家,约占商家总数1%的头部商家,贡献GMV的30%-40%。而在拥有超过120万活跃商家的淘宝,头部商家(约6%)贡献了40%的GMV。

这对淘宝来说,其实是个两难选择:如果偏向头部商家,那么中小商家生存更艰难,流失更多;如果宠爱中小商家,那么中小商家流量买单能力明显不如头部,就会影响阿里的营收和利润。‍‍‍‍‍‍‍‍‍‍‍

因此,当“百亿减免”成为行业标配,是否能提振各大平台商家信心,平衡商家、平台、消费者、产业链各方利益,是否能真正让各大平台商家减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观察。

但从平台角度来看,这可能也是一个分水岭——不同流量运营规则下,淘天GMV可能会增长,拼多多营收增速则会继续放缓。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管理层表示,做好了牺牲短期利润、长期投入的准备。

“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CMR增长与GMV增长逐步同步。”阿里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0.6%技术服务费会在本财年的后7个月贡献收入。根据此前媒体计算,提升0.6%的CMR,给阿里带来的正向营收超过280亿,抛去减免利润直接贡献百亿左右。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多邻国的亿万富豪创始人决定全力押注人工智能

Oct 7, 2024

HR,如何帮助组织选择“高管教练”?

Oct 7, 2024

上交所“加时”5分钟影响哪些人群 专家科普:和老股民没关系

Oct 7, 2024

流水线古镇,被「中式夜店」盘活了?

Oct 7, 2024

审计行业变天,PE大举收购会计事务所

Oct 7, 2024

不能刷视频打游戏的屏幕,凭什么能卖 6000 块还好评如潮?

Oct 7, 2024

不喝白酒的年轻人,又开始抄底白酒股了?

Oct 7, 2024

一年亏损超16亿元 大润发要被阿里抛弃了?

Oct 7, 2024

蔡崇信转身种葡萄

Oct 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