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福建零售之光迭代

叶国富抄底永辉超市,福建零售业,再次以另一种姿态,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过去20多年里,福建零售业诞生了新华都和永辉超市两面旗帜,前者开创了福建首家一站式购物广场;后者剑走偏锋通过生鲜立足。

两家公司的老板,都是白手起家。陈发树早年贩卖木材为生;张轩松、张轩宁做了多年啤酒代理生意。

福建规模最大便利店企业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第一桶金不是来自卖啤酒,而是其持有的雪津啤酒原始股。

涉足零售业后,大家才发现,这个活儿真不轻松。张利甚至都有点后悔:“谁能想到这么苦呢?”

各有各的苦。新华都遭受内外夹击,不得不剥离零售业务;永辉超市3年累计亏损超80亿;近几年才冒头的即时零售企业朴朴超市,至今未有实现盈亏平衡的公开消息。

福建零售业,从购物广场到生鲜超市、便利店、即时零售和折扣店,多种业态并存。新华都由零售业务转身互联网营销业务;大股东易位的永辉超市,能否继续扛起福建零售这面大旗?

发端1995

曾是福建首富的陈发树,早年从事木材生意发迹,但他第一桶金,是靠在厦门经营日杂百货。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厦门盘下一家行将倒闭的店铺,挂上了华都百货的招牌,做起百货批发业务。

1995年,华都百货搬到福州市区最热闹的东街口,生意越来越红火,陈发树将其复制到当地的商场和购物中心里。后来,陈氏兄弟分道扬镳,陈发树成立新华都集团,以百货+大卖场的模式,成为福建当地的明星企业。

陈发树繁忙的1995年,是中国百货、超市消费发端的大年。这一年,家乐福、麦德龙、八佰伴等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同台竞技。

同年,在福州做了多年啤酒代理的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决定试水日渐兴起的超市业态,在福州开出第一家“古乐微利”超市。

1998年,张氏兄弟将超市更名,在福州火车站附近开出第一家永辉超市。永辉两字,寓意着光明和繁荣,张氏兄弟内心的追求跃然纸上。

与陈发树的百货+大卖场模式不同的是,永辉超市(601933.SH)剑走偏锋,以生鲜类为主,逐渐打造成为以低价生鲜引流、日用食品盈利的商业模式。成功避开沃尔玛等商超巨头的锋芒,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

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新华都、永辉超市不同的发展路径,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黄金时代

之后的16年里,中国传统超市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外资连锁商超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格局由此前的国资主导,演变成国资+外资双强的市场格局,民营超市整体呈现较弱的状态。

起初,张轩松兄弟配合福州当地推广农改超项目,获得崛起的机遇。2005年至2010年,永辉超市一方面锤炼自身经营能力,同时构建起强大的生鲜供应链系统。公司有机结合了农贸市场、现代超市的优势,扩大生鲜经营面积,利用直采减少环节,门店选址贴近居民区。

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优势后,永辉超市逐渐向国内超市头部进击。

新华都一度是福建零售业的扛把子。1995年夏天,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的华都百货,在福州市东街口开门迎客,第一天营收就超200万元。陈发树趁热打铁,在福州五四路等路段连开3家购物广场。

2007年,新华都已拥有32家超市,资产规模近13亿元,年利润1.3亿元以上。次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福建上市最早的零售企业。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60%,抒写了当地零售行业的奇迹。

2010年,永辉超市登陆A股,以每年新增门店超60家的速度,向全国扩张,迎来了高光时刻。

浮浮沉沉

2012年之后,外资、内资超市夹击,电商崛起,新华都(002264.SZ)的危机浮现。

2013年,公司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36亿元。此后的7年间,公司陷入亏损、扭亏的反复之中。

当时,陈发树的新华都集团,早已多元化,上市公司新华都的业务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在竞争对手、新模式的冲击下,新华都略显乏力。

期间,新华都做过很多努力。2013年、2014年先后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微信平台展开合作,连接移动端;2017年还曾与阿里巴巴共同设立福建新盒网络,涉足新零售业务,不过一年后退出。

2018年,新华都行至高峰,势力范围覆盖江西、江苏、上海和福建,门店143家,但难掩颓势。

2021年11月,公司公开征集买家,甩卖零售业务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当时,所涉11家全资子公司中已有10家亏损,仅泉州新华都购物广场尚有盈利。

曾经的福建零售之光,俨然一块鸡肋。最终,母公司新华都集团出手接盘,新华都转型互联网营销。

凭借早年锤炼的生鲜护城河,永辉超市一路高歌猛进,获得了资本的厚爱。2014年牛奶国际入股永辉超市,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2016年京东系参与定增。

借助资本优势,永辉超市在上下游频频出手,仅几年时间衍生出“永辉系”。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900亿元,转折的伏笔也就此埋下。2021年起,公司营业收入不断下行,去年仅实现786.4亿元。3年间,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80.36亿元。

今年以来,公司经营状况也未能得到好转,不得不关店止损。前8个月,关闭门店总量达到136家。危急之中,永辉超市找到超市“神医”胖东来开药方调改。

不过,近两年来,永辉超市仍是中国超市TOP100榜单上的常客,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沃尔玛。

新业态冒头

福建人爱拼,也善于捕捉商业机会。在孕育了新华都和永辉超市的土壤中,不断有零售的新业态冒头。

2016年,陈木旺创立朴朴超市,主打生鲜即时配送。前置仓+线上电商的模式,30分钟送达,朴朴超市APP下载注册用户超过1.7亿人。

前置仓老玩家,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已先后上市,分别布局37座、16座城市,规模上对朴朴超市实现压制,还有小象超市,紧贴着后脚跟而来。

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得以做大,主要是特殊三年时期,生鲜赛道的兴起,社区团购的刚性需求,催生了这批生鲜电商崛起。

朴朴超市的发展并没有这么顺利,线上到家业务,单是在大本营福州,就打磨了4年。据公开数据,2020年,朴朴超市在福州市场日单量16到20万单,秒杀永辉到家的5到6万单。陈木旺这才有了走出福州扩张的信心。

不过,陈木旺对扩张仍然相当谨慎。2021年,朴朴超市才陆续进入南京、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及合肥等城市,全国性扩张并未大范围铺开。

朴朴超市之外,福建本土崛起了大量便利店。2023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中,福建共有7家上榜,见福、万嘉、汇宁、易太、六意、文献和新南丰,合计门店规模5818家。

其中,见福便利店位列第12位,闽系便利店品牌之首,门店规模2521家,较上年增加108家。其门店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四川三地。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这家给300万农民放贷的信贷公司,又冲刺上市了

Oct 11, 2024

爱豆“下海”团播,拿偶像滤镜换财富自由

Oct 11, 2024

给新股民最真诚的六点忠告,建议收藏

Oct 11, 2024

多地晒小长假“成绩单”,这个省游客接待量第一

Oct 11, 2024

马斯克再画「无人车」大饼,Party 开完特斯拉股票就跌了

Oct 11, 2024

山姆要学盒马营销之道,盒马要学山姆供应链之精

Oct 11, 2024

星巴克短剧大火,品牌营销从“大时代”走进“小时代”

Oct 11, 2024

永辉超市将连带起诉王健林,究竟咋回事?

Oct 11, 2024

跑步进入AI时代,汽车产业呈现“三个加速”趋势

Oct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