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资讯>>城事资讯>>正文

00后捧红「人类猫条」,半年爆卖14亿,成「高铁零食之王」

一款辣味小零食,正在悄悄取代泡椒风爪,成为年轻人坐高铁时的解馋首选。

2024年,卫龙的“魔芋爽”等蔬菜制品在半年内就卖了14亿元,营收首次超过辣条。对比昔日“高铁零食之王”有友泡椒凤爪,今年上半年只卖了3.9亿元,不及卫龙“魔芋爽”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这份“魔”力,不只是卫龙在专享。多家休闲零食上市公司半年报透露端倪,魔芋零食销量狂飙——

盐津铺子的魔芋制品半年入账3亿元,在所有品类中占比最高,达12.61%;劲仔食品的蔬菜制品生产量同比涨了75.59%,主要靠魔芋产品带动。不止于此,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零食巨头都入了局。

2017年,卫龙首度推出魔芋爽,但在此前,市场水花并不算太大。直到近两年,魔芋食品热度一路攀升,品牌争相押注,品类家族也空前壮大。

素毛肚、魔芋条、魔芋凉皮、魔芋鸡胸肉饺子......它们是美食博主口中的“人类猫条”,因低热量而成为减脂人打牙祭的不二之选。

从云贵川土特产到大众化解馋零嘴,魔芋美食是如何翻红的?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谁又在为它疯狂买单?

全球产量第一,西南土特产变身“网红零食”

魔芋,又称蒟蒻,属天南星科草本植物,是种相当古老的农作物,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种植食用史。魔芋长相神似芋头,但因为全株带毒,它还被叫做“妖芋”“鬼芋”,要经过加工才能食用。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籍《蜀都赋》记载,古人会把魔芋根(实际是块根)挖出来捣烂或磨碎,加入草木灰同煮中和酸碱,魔芋才化身美食。

中国魔芋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魔芋在我国的种植面积约为232万亩,是全球魔芋产量第一大国,供应量占全球63%。

图源:丁香妈妈

云贵川渝一带,是国内魔芋种植的大本营。西南人民对这种“丑特产”最熟悉,拿魔芋来涮火锅、做凉拌菜、烧鸭或炖鸡,是当地常见的菜肴。

魔芋走出西南餐桌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食品工业技术迭代,魔芋得以被加工成“魔芋粉”和“魔芋精粉”,制作成各类休闲零食、代餐食品。

而这种西南土特产能摇身一遍成网红零食,卫龙功不可没。

2009年,卫龙研发团队在成都吃火锅时发现,魔芋在火锅里涮过后香辣又爽滑,口感惊艳,于是产生了用魔芋制作小零食的点子。2017年,一场新品发布会在河南漯河召开,主角正是卫龙耗时五年研发的“魔芋爽”。

《天下网商》查询卫龙年报发现,2018年,魔芋爽等蔬菜制品业绩占比仅为10%,至2023年营收逐年增长,但增速一度下滑,直到2022年同比增速逆势上扬。

卫龙带动了大批休闲零食品牌进入这个“魔力市场”,据卫龙称,十年间,其魔芋爽在同品类中的心智渗透率为78%,远超其他品牌。继这款大单品后,卫龙又在2023年发布子品牌“小魔女”,同样主攻魔芋品类。

半年爆卖14亿,卫龙是如何捧红魔芋零食的?

“累计销售超100亿包。”这是卫龙今年更新在魔芋爽包装上的一句显眼标语。

据公司半年报,卫龙的魔芋爽等蔬菜制品收入从去年同期的9.3亿元增长至14亿元,总收入占比由40%提高到49%。而辣条等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5%下滑到46%。也就是说,“魔芋爽们”首度反超辣条,“辣条帝国”摇身一变成了“魔芋帝国”。

继辣条之后,卫龙为什么选择押宝魔芋零食?《天下网商》认为有两个关键点:

近年来,卫龙的辣条营收波动虽然不大,但在入局者集体围剿、零食健康化的走势中,暗藏着一场销量危机。

在辣条市场,卫龙的市占率一骑绝尘(2021年超过14%,领先第二名11.9个百分点),但瓜分市场的品牌越来越多,瞄准麻辣味细分赛道的“麻辣王子”攻势最强,一年营收超10亿元,且增势迅猛,与甜辣味的卫龙形成南北王之势。

而卫龙自身在多次涨价后,销量明显下滑,遭网友调侃“曾经5毛一袋,如今高攀不起”。

2023年,卫龙的调味面制品的销量是12.44万吨,两年间减少6.92万吨。

作为一款成瘾性零食,高油盐、高添加的辣条,始终无法撕掉“垃圾食品”标签,在这个配料表极简主义盛行的时代,卫龙陷入健康焦虑。

魔芋成了这个节骨眼上的大救星。低卡、饱腹、口感爽滑,这个其貌不扬的食材,显然具备讲“健康故事”的潜力。

“魔芋爽”限定风味、“小魔女”素毛肚

产品端,卫龙通过新口味、拓品类吸收更多元的需求。今年,“魔芋爽”发布麻辣小龙虾、辣椒炒肉限定风味,“小魔女”切入素毛肚、素板筋两大细分定位,其中素毛肚主打“豪横大片,火锅毛肚自由”。

供给端,卫龙增加了魔芋产品新产线,据公司半年报,蔬菜制品的产能利用率高达84.9%,对比辣条仅为56.5%,侧面印证了卫龙的资源倾斜和魔芋零食的畅销。并且,卫龙还在上半年收购了一家魔芋原材料加工的印尼公司(BANSHANG TECHNOLOGY)100%的股权,可见,“魔芋业务”将成为卫龙的长期战略。

再来看收入来源,线下经销渠道一直是卫龙的销售基本盘,2024年上半年占比超过88%。

到今年六月底,卫龙总共拥有1822家线下经销商,覆盖商场、商超、便利店,又入主了零食量贩、仓储会员店等新兴渠道。电商方面,线上经销和直销占比仅为11%,但保持着双位数增长。

为缔造第二个明星大单品,卫龙的“叫卖”也卯足了劲,宣传力度超过辣条。

“热量低了,爽多了!”“单位数到手30包!”“一小包卡路里相当于五分之一个苹果,身材管理期的宝宝们放心入”,这是卫龙为自家魔芋零食设计的三大卖点。

在主播和达人的口中,魔芋零食被比做“人类猫条”,与追剧、旅行、解馋等场景绑定。然而不少减脂人发现,魔芋食材低卡没错,但辣味零食高纳高油又易上瘾,“一炫就是十几二十包,根本停不下来”。

在《天下网商》看来,卫龙这场转型的关键,并非贯彻落实“零食健康化”,而是从既有产品资源中找到了一个健康叙事的突破口,产能、渠道、营销资源集体转向,借助毛细血管般的线下渠道大量铺货,让购买触手可及。

而为魔芋零食买单的消费者中,减脂人群也并非核心阵营,那些单纯想解馋的人、或是希望借“低卡”概念减轻心理负担的庞大群体,才是为卫龙贡献14亿元营收的主力。

魔芋大单品的重心转向,不只为卫龙创收,还让这家公司更赚钱了。

卫龙曾披露过,“魔芋爽”等蔬菜制品的毛利近40%,高于辣条的35%。因此,这部分营收的扩张,对卫龙整体毛利率、净利润增长均有带动作用。2024年上半年,卫龙的净利润超过6亿元,增幅达38%。

掘金者“狂热”涌入,加工厂悄悄上市

“约在五年前,魔芋品类开始崛起,但当时没有较大的企业去运营这个品类。”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天下网商》,“魔芋品类受新生代消费群体青睐,不少零食企业加大了推广力度。”

自魔芋零食起风后,卫龙身后追兵不断,盐津铺子成为最强劲的对手。

2023年10月,卫龙首推子品牌“小魔女”素毛肚,盐津铺子在同月推出子品牌“大魔王”素毛肚,名称与品类精准对标,称其“为Z世代而造”,半年从0做到2000万元,又在今年四月联合中华老字号“六必居”上新麻酱味,一度卖断货。

同时在过去五年中,魔芋食品还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形态。

魔芋食品的三种主流产品形态:素毛肚、魔芋代餐、蒟蒻果冻

据《天下网商》观察,当前“掘金”魔芋的选手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主攻魔芋零食,如卫龙、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休闲零食品牌,以魔芋条、素毛肚为核心品类,利益点是“好吃且更健康”;

第二类主攻魔芋代餐,如阿宽食品、暴肌独角兽、鲨鱼菲特等速食与轻食品牌,在阿宽的天猫店,魔芋凉面/凉粉等商品已有超10万人付款,它们大多瞄准减脂人群,强调用低卡、高饱腹感的魔芋替代米面,致力成为“主食界的无糖茶”;

第三类包括果冻、茶饮小料,定位同样与健康相关,也出现了一些代表玩家——

2020年,国货品牌“ZUO一下”的蒟蒻果冻上市,第一年GMV突破亿元,喜之郎、旺旺、溜溜梅都跟进推出蒟蒻果冻的细分产品。而在茶饮界,魔芋做成的晶球是健康版的“珍珠”,瑞幸去年的“摸鱼生椰拿铁”新品,就力推魔芋晶球小料,营销了一波0脂概念。

八方涌入的玩家,还共同捧出了一家魔芋加工上市公司。

2023年,一对湖北夫妇创办的“一致魔芋”在北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魔芋第一股”,业务涉及魔芋精深加工,及魔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魔芋粉、魔芋食品、魔芋美妆用品。

“一致魔芋”曾公开表示,“2020年开始,辣味休闲食品市场的大幅增长,使得公司魔芋食品的订单量大幅提升。”《天下网商》查询招股书发现,百草味、三只松鼠、劲仔食品等零食品牌均是该公司的客户。

不过,魔芋的火爆使得产业链上下游都在快速扩张,卫龙、盐津铺子等企业自主深入供应链,随之而来的产品同质化与价格战,也迫使“一致魔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图源:一致魔芋

不过在“魔芋爽”面世8年前,日本是世界上魔芋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占据四大主产国(日本、中国、缅甸、斯里兰卡)产量的95%。日本还把5月29号设为“魔芋日”,日本厚生省规定中小学生的配餐中必须有魔芋食品,《哆啦A梦》中也曾出现过“能翻译各国语言”的神奇魔芋道具,可见魔芋在日本的“国民度”。

对比日本来看,中国还算不上是“魔芋消费大国”。君屹资本在《魔芋研究报告》中指出,2020年日本魔芋深加工产品的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日元(当时约合88.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日本人均魔芋消费金额约70元,而中国人均魔芋产品消费金额仅为7.6元。十倍差值,意味着可观的增长潜力,也预示着商业的时差机会。

可以预见,全民健康意识步步深化,魔芋能在国内消费市场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远不止于一个“魔芋爽”。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资讯】即可获取深圳的各种资讯内容,包含深圳入户,深圳天气,深圳交通,深圳人文,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深圳近期的各种福利活动优惠等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请在阅读本免责声明之前注意以下内容:

1.该文章主要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指导。用户应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信息的风险。

3.该文章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如发现本网站上的文章涉及侵权问题时,建议您立即联系本网站的站长或管理员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创纪录的出海预付款,与乳腺癌新变局

Oct 12, 2024

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出炉 互联网行业研发投入领先

Oct 12, 2024

又有股民贷款炒股,转账1小时被通知违规

Oct 12, 2024

百亿富豪汪建国牵手辛巴,孩子王能否破局?

Oct 12, 2024

网红博主“盯上”哀牢山?官方出手紧急 “灭火”

Oct 12, 2024

AI 眼镜的终局会让个人隐私无处遁形吗?

Oct 12, 2024

词典笔卷不动了,网易有道遇增长难题

Oct 12, 2024

超级富豪和名人的终极隐居地

Oct 12, 2024

淘宝再次打出性价比牌,能否避免重蹈覆辙是关键

Oct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