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情况
平盐铁路于 1994 年建成,为国铁Ⅱ级线内燃铁路,线路长度 19.74km。设盐田、横岗、平湖南三座车站,行车速度30-50km/h,采用半自动闭塞,到发线有效长 650m,线路以地面敷设为主,技术标准较低。主要承担盐田港专用疏港铁路功能。
现状盐田港区运转面临着集疏运体系不尽完善的瓶颈,主要是因为作业区吞吐货物约80%依靠陆路集疏运,陆路集疏运量几乎全部需要通过盐排高速、明珠大道进行,是盐田区乃至全市较为突出的堵点,港城矛盾较为突出。
改造工程价值(总结版本)
是优化盐田港区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盐田港区和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改造工程价值(详细版本)
第一:是落实深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等战略定位的需要
本项目能够改善深圳港集疏运体系,扩宽深圳港货源腹地,支撑深圳港发展,同时改善盐田区城市形象、交通问题,因此本项目是落实深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等战略定位的需要。是完善港区陆路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竞争力的需要
第二:是配套深圳港内陆港建设、解决临港发展空间受限的需要
深圳集装箱内陆港体系对既有集装箱进出口运作模式进行改变,布设的内陆港将作为深圳港集装箱大门的拓展,内陆港通过专用铁路通道的连接与港口一体化运作,形成“内陆港—专用铁路—沿海港口”三位一体的新型集疏运体系。本项目建成后,将承担港区连接内陆港的运输功能,远期承担港区与内陆港间双向约253万 TEU 集装箱的短途运输,可以解决港区临港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以支撑港区进一步发展。因此,本项目是配套深圳港内陆港建设、解决临港发展空间受限的需要。
第三:是实现港城融合发展,促进盐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将平盐铁路进行改造,开行平盐铁路与内陆港之间的“钟摆式”集装箱班列,并且部分地段采用地下敷设模式,可大量减少港口后方配套用地,为盐田区进行土地优化调整供了空间,实现港城融合发展,加快盐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本项目是实现港城融合发展,促进盐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第四:是完善港区陆路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竞争力的需要
本项目将增加中长距离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运量,逐步增强深圳港长距离海铁联运的比重,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因此,本项目可以增强深圳港对内的辐射范围,完善盐田港区陆路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竞争力。
第五:是破解“港城矛盾”,支持深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将平盐铁路进行改造,并且部分地段采用地下敷设模式,可减少对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的影响和干扰,同时可利用海铁联运运输大量集装箱,极大减少城区大货车交通,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并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因此,本项目是破解“港城矛盾”,支持深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六:是落实国家、地方相关规划的需要
(1)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规划
目前深圳机场站考虑了广深港新通道的引入,西丽站考虑深珠城际和深汕城际接入方案,城市初步预留了相关线路引入的条件,基本可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规划相关线路的引入。
(2)深圳港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规划
平湖南铁路物流基地已于 2017 年 1月开工建设,其功能定位为深圳东部港区(盐田港)的内陆港,承担盐田港的集装箱疏运业务,与内陆港规划协调一致,但平湖南同时为枢纽综合型铁路物流基础,作为深圳枢纽货运主枢纽服务城市零担货物、商品车、集装箱货源等,在能力与功能上难以充分满足内陆港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
(3)深圳港总体规划
东作业区需预留港前铁路站场,铁路站场布局于东作业区东侧,部分位于已填海区,部分位于未填海的预留发展区,结合东、中作业区间联系通道建设形成约 400m支持系统岸线,统筹考虑缉私码头布置。
(4)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完善港口集疏运及联程联运体系:提升水水中转比例。依托组合港体系,大力发展“水水中转”,逐步降低公路集疏运比例,缓解港城矛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按照电气化复线标准,加快推进平盐疏港铁路改扩建,提升与内陆无水港间的铁路运输能效。建设平湖南内陆港,协调东莞推进黎光内陆港规划建设,构建近距离集装箱内陆港体系。积极推动小漠港疏港铁路规划建设,有效拓展港口腹地。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回复【平盐铁路】,获取2025年平盐铁路最新进展、高清线路图、通车时间、工程中标信息、建设单位
手机访问 深圳之窗首页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